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数学教学应注重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钟锦国

【机构】 平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何为“高效课堂”我思考后有一个通俗的解释,就是让班里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达到预期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这里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要求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最高限度达到预期效果是很难做到的,班里好的学生不用老师讲,他们自己就可以理解,中等学生通过他们自己,老师讲解也可以达到目标,但对于差生,自学他们没有自觉性,老师配合学生讲解时,他们又认为好像和他们无关,心思根本就不在课堂上,这样就对高效课堂的完成有一定困难,我通过尝试采取一些办法,也起到一定效果,下面我来谈谈我具体实施的办法。
  一、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意识
  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课前准备才会成为他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发芽,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支配行为。所以,教师可以播放课堂上的同学们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学习的课堂录像,让学生看到录像上的学生没有好的课前准备,数学课和语文课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课桌上,学习用品满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烦的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一声巨响,哦,原来是一个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这时,老师讲课的思路被打乱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乱了;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有学生还在到处找练习本,等找到练习本再来做练习时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上课的铃声响了,还有好多小朋友转来转去,习以为常地笑着,有的还在叽叽喳喳说着什么。哎,反正是一团糟,一堂课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人还没有学到知识。学生看到这样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随后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从而认识到要想课外少吃苦,少补救,那就首先抓住课堂!要想抓住课堂,首先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
  二、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内容,规范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
  只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明确细致地给孩子们提出做好课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很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进而养成习惯。我向学生提出每节课下课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这节课的学习用品,看课程表,明确下节课上的科目,找到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如书本、学具、练习本、作业本等,在桌上一一摆放,左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坐右边的同学把它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摆放整齐。其他所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必须放进抽屉或者收入书包,使桌面保持干净、整洁。课间活动时要记得喝水,上洗手间,不能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玩耍,以免听到铃声不能及时赶回教室上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要赶快回到课桌边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静候老师来上课。
  三、对学生加强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我创设一种情景如:现在下课了,下一节课是数学课,可能要数数,要准备些什么文具?……一系列问题,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学生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听话,老师讲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学生“没耳朵”,总有那么些个学生不长记性。怎么办?练呗!除了练还有其他方法吗,做为老师,我也在反思我的行为,学生没有养成习惯,是我们老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强提醒、督促。刚开始的几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提醒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慢慢地让他们自己看课程表做好课前准备。我还让学生轮流管理、督促,下课后安排专人逐一检查,看同学们是否已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学习用品,而且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每一次的提醒别人也是强化自己的言行。
  四、根据实际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我把课前准备与班里的评星、争章结合起来。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刚开始,我在当天能全部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后换成奖章贴在争章栏上。渐渐地,大部分学生的行为已得到强化,于是,我让管理的学生按小组在评比栏上打上五角星。为了防止个别学生不放心上,老要别人提醒,我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每一节上课前都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本节课后将要向老师说明理由,以示惩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班规来约束他,而不是老师、同学要惩罚他。班规是必须人人遵守,无一例外的,包括老师,大家共同监督执行。这样所有学生会行动起来,绷紧课前准备这一根绳。现在,做好课前准备已成了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觉行为。
  总之,良好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反复训练才可以,不能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课前准备的习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