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总结精华,大胆创新,探究高效课堂
【作者】 张立强
【机构】 弘德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关于物理课堂教学,每个物理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学风格迥异,但很多老师可能这样认为:物理课堂教学无非就是导入、新课、实验、练习、小结等板块,还有其他的内容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同一堂物理课,几乎每个物理老师都是按这几个板块讲下来的,但不同的老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物理课堂教学除了和这几个板块有关外,还另有玄机。
下面是我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善于为学生总结知识
(一)新课知识总结
当然,这里的总结并不是指我们平常复习知识的总结,而是指把一些重要的、难记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如:
1、为了让学生记住“打点计时器实验”中求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我编了这样的打油诗:“奇数去短端,偶数分中间。前后来对应,逐个去相减。”诗里面还包含了减小误差的方法——“去短端”,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了逐差法的用法;
2、力的分解这一节中,教材举了很多与力的分解有关的例子,可是看起来很繁琐,所以我给学生总结了两大类:“斜面结构”和“拱形结构”;
3、在“超重与失重”这节中,我把判断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的方法总结为“上超下失”,即:加速度向上为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
当然,还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总结记忆的,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联系、自由落体运动的判断方法、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路等等。
(二)习题课题型总结
不仅仅是新课的知识可以总结,习题课的题型也是可以总结的,虽然很多参考书上也总结了各类题型,但是很多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所以要想总结适合自己学生的题型,就需要老师自己大量做题,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总结。这样,既能节省讲习题的时间,又能增加练习时间,同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气氛
1、做实验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公式、结论是从实验中得来的,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方法,而学生对实验也很感兴趣,所以,能做实验要尽量做实验。当然,做实验并不一定在实验课上,平常上课的演示实验也很重要,但是要尽量让学生能自己做一遍,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但是也并不一定总是用专业仪器来做实验,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做简单的小实验,例如:在验证惯性的小实验中,我用了水杯、硬纸板、鸡蛋;在验证失重的实验中,我用了一个下面有孔的矿泉水瓶,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物品。这样不紧能提高课堂气氛,还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的奥秘无处不在。
2、用举例子、讲故事、笑话等方式提高课堂气氛
有时上课由于一些原因,课堂气氛会很沉闷,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了,怎么调动呢?举例子、讲笑话、故事、做游戏、脑筋急转弯等是很好的方式。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样会很耽误时间,其实不然,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老师讲不好,学生听不好;而浓厚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有一次上课,因为学生上节课刚上的体育课,所以又累又困,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听课效率,我用了三分钟时间来讲了一个笑话,学生哈哈大笑,困意全无。整堂课没有一个打瞌睡的,学生听课效果比平时都好。
我教的三个班里,有一个班级上课气氛一直不好,致使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我准备了80个脑筋急转弯,专门在上课之前给这个班讲一个脑筋急转弯,果然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气氛比平时好了很多。
3、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气氛
教材中的有些难点很难理解,单靠老师讲解是不能使学生弄懂的,这时需要学生也参与进来,共同讨论这些难点,再由老师逐步引导,最终得出结论。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中,因为对牛顿之前各位科学家的观点很难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潜心研究各位科学家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给学生分组,用语文中的“分角色扮演”方法,让学生来扮演各位科学家,道出他们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讨论清楚了各位科学家的观点,还能让课堂气氛异常火爆。
三、大胆创新,改进传统教学理念,实现高效课堂
1、脱离课本思路,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中的教学思路有时候并不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这时,就需要老师来改变教学思路,寻求适合学生接受的授课思路。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节中,有很多的公式需要推导,但是,教材中用“代数代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学生不容易理解,有位老教师是这样来安排的:他完全脱离了课本的教学思路,而是用“图像法”来推导位移公式,并且让学生自己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平均速度公式。这样,经过他的精心安排,学生不但对公式的来源有了比较清晰得了解,而且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图像法,为以后学习图像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角色互换,实现高效课堂
这里的角色互换,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互换。就传统的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讲,学生听”是共同的教学思路。可是,“高效课堂”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改进教学理念,推进高效课堂。
现代教学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老师来引导,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双重效果。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被大多数老师所接受。但在传统的“灌输教育”大环境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的确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
下面是我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善于为学生总结知识
(一)新课知识总结
当然,这里的总结并不是指我们平常复习知识的总结,而是指把一些重要的、难记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如:
1、为了让学生记住“打点计时器实验”中求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我编了这样的打油诗:“奇数去短端,偶数分中间。前后来对应,逐个去相减。”诗里面还包含了减小误差的方法——“去短端”,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了逐差法的用法;
2、力的分解这一节中,教材举了很多与力的分解有关的例子,可是看起来很繁琐,所以我给学生总结了两大类:“斜面结构”和“拱形结构”;
3、在“超重与失重”这节中,我把判断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的方法总结为“上超下失”,即:加速度向上为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
当然,还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总结记忆的,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联系、自由落体运动的判断方法、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路等等。
(二)习题课题型总结
不仅仅是新课的知识可以总结,习题课的题型也是可以总结的,虽然很多参考书上也总结了各类题型,但是很多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所以要想总结适合自己学生的题型,就需要老师自己大量做题,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总结。这样,既能节省讲习题的时间,又能增加练习时间,同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气氛
1、做实验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公式、结论是从实验中得来的,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方法,而学生对实验也很感兴趣,所以,能做实验要尽量做实验。当然,做实验并不一定在实验课上,平常上课的演示实验也很重要,但是要尽量让学生能自己做一遍,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但是也并不一定总是用专业仪器来做实验,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做简单的小实验,例如:在验证惯性的小实验中,我用了水杯、硬纸板、鸡蛋;在验证失重的实验中,我用了一个下面有孔的矿泉水瓶,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物品。这样不紧能提高课堂气氛,还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的奥秘无处不在。
2、用举例子、讲故事、笑话等方式提高课堂气氛
有时上课由于一些原因,课堂气氛会很沉闷,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了,怎么调动呢?举例子、讲笑话、故事、做游戏、脑筋急转弯等是很好的方式。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样会很耽误时间,其实不然,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老师讲不好,学生听不好;而浓厚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有一次上课,因为学生上节课刚上的体育课,所以又累又困,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听课效率,我用了三分钟时间来讲了一个笑话,学生哈哈大笑,困意全无。整堂课没有一个打瞌睡的,学生听课效果比平时都好。
我教的三个班里,有一个班级上课气氛一直不好,致使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我准备了80个脑筋急转弯,专门在上课之前给这个班讲一个脑筋急转弯,果然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气氛比平时好了很多。
3、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气氛
教材中的有些难点很难理解,单靠老师讲解是不能使学生弄懂的,这时需要学生也参与进来,共同讨论这些难点,再由老师逐步引导,最终得出结论。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中,因为对牛顿之前各位科学家的观点很难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潜心研究各位科学家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给学生分组,用语文中的“分角色扮演”方法,让学生来扮演各位科学家,道出他们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讨论清楚了各位科学家的观点,还能让课堂气氛异常火爆。
三、大胆创新,改进传统教学理念,实现高效课堂
1、脱离课本思路,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中的教学思路有时候并不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这时,就需要老师来改变教学思路,寻求适合学生接受的授课思路。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节中,有很多的公式需要推导,但是,教材中用“代数代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学生不容易理解,有位老教师是这样来安排的:他完全脱离了课本的教学思路,而是用“图像法”来推导位移公式,并且让学生自己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平均速度公式。这样,经过他的精心安排,学生不但对公式的来源有了比较清晰得了解,而且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图像法,为以后学习图像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角色互换,实现高效课堂
这里的角色互换,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互换。就传统的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讲,学生听”是共同的教学思路。可是,“高效课堂”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改进教学理念,推进高效课堂。
现代教学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老师来引导,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双重效果。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被大多数老师所接受。但在传统的“灌输教育”大环境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的确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