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思政教育现状探析
【作者】 乐小春 熊婷婷
【机构】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改进可谓老生常谈,但因其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等特点,此项工作的效果不可能像神医治病那样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一起努力,共同配合,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分析,以求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今天的青年学生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主人,如何保障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他们宣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不应仅仅注重专业教育、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高职思政教育形势严峻,客观地分析,既有社会的外在客观因素,又有教师和学生的内在主观原因,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具体如下:
(一)社会和学校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被忽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繁荣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西方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涌入,人们受现实经济利益的驱使,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出现某种不正常的状态:经济与文化事业发展极其不协调、致使某些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逐多过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多过对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由于“拼爹现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某些学生盲目崇尚权力,学习缺乏动力、目标不明确……这些是高职思政教育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从“实用”角度出发,而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漠视思政课对学生的教化塑造功能,把思政课视为可有可无的形象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个人素质等软性指标的考核缺乏有效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众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实训设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思想政治课方面的投入相对来说欠缺很多,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也远远不及对专业老师那么重视,再加上高职教育学制短,专业教学任务重,有些院校甚至大量削减思政课时。
(二)师资和教材因素:师资良莠不齐、教材脱离实际
高职院校本来思政师资力量就普遍薄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等优秀师资严重缺乏,甚至大量非思政专业背景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客串,个别教师不能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真懂、真信”,专业理论素养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老套,导致思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通讲透,令学生掌握理论;更没有做到将理论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远远达不到人民满意的要求。
(三)学生个人的因素:只看眼前,未见长远
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包括所看到的人和事,一般都是谈论以后怎么就业,干什么赚钱,能不能找到什么关系,很少有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道德修养,爱国为民之类的,就是有,多半也会群起而笑之。所以,政治课之外,再提起思想观念、理想境界、信仰追求什么的,几乎没有。
问题摆出来了,就要探讨解决的办法。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药到病除、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引导,一点一滴获取实效。
利用当前全国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良好氛围,教育青年学生,要认清形势,告诉他们,自己的就业导向一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民族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有前途,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所谓的找关系,走捷径是没有出路的,靠某些潜规则,拼爹并非长久之策。近十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一般去处是企业,无论大中小,都要从事商业活动,都要与人打交道,这就涉及到时下思想道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内容——诚信。
与诚信相反的是弄虚作假,是坑蒙拐骗,造假作假,欺诈忽悠等等,为什么弄虚作假,坑蒙拐骗,造假作假,欺诈忽悠等不良行为和作法能够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且一度被人认为,这是聪明能干,有本事,是因为这些不良做派在大多数时候效果能够立竿见影,让不良分子能得到哪怕是暂时的好处,能享受到快乐和某种欲望和本能的满足。然而,我们的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从事的是职业生涯,是漫长的几十年的人生事业,靠不良品行,不可能取得长久成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靠不端行为和做法达到暂时目的,而后走向失败和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集体,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单个人,无一例外,都没有好结局。而一直诚实守信,心中装着他人和客户利益的企业和经营者都能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从而走向成功。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反复让学生明白这些,也可以多举出些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引导他们修身正己,提高素质。
至于教材和师资,这确实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中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专业课,学校在师资的选择上都会比较慎重,引进人才,也多从专业方面考虑,而对于文科性的课程,诸如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目,任课老师是否专业,则把关不是很严,经常聘请一些行政兼职教师,或非专业出身的班主任、甚至随便让一个老师去上课,这首先就给学生一个暗示:这门不重要。因此,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现状,高校自己要认识到其重要性,要以实际行动去落实。
再者,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论述品德的重要性时,都会从学生的外围因素来强调,如强调搞好思想工作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培养祖国新一代的要求,是未来的发展所需,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前提等等,很少把品德的高尚,素质的高低与学生的安身立命结合起来,与学生走向社会能否养家糊口,能否取得成功紧密相连。即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让学生认识到高贵的品德,良好的素养是自己以后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这样思政教育才能激起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能,取得良好效果。
今天的青年学生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主人,如何保障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他们宣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不应仅仅注重专业教育、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高职思政教育形势严峻,客观地分析,既有社会的外在客观因素,又有教师和学生的内在主观原因,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具体如下:
(一)社会和学校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被忽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繁荣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西方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涌入,人们受现实经济利益的驱使,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出现某种不正常的状态:经济与文化事业发展极其不协调、致使某些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逐多过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多过对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由于“拼爹现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某些学生盲目崇尚权力,学习缺乏动力、目标不明确……这些是高职思政教育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从“实用”角度出发,而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漠视思政课对学生的教化塑造功能,把思政课视为可有可无的形象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个人素质等软性指标的考核缺乏有效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众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实训设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思想政治课方面的投入相对来说欠缺很多,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也远远不及对专业老师那么重视,再加上高职教育学制短,专业教学任务重,有些院校甚至大量削减思政课时。
(二)师资和教材因素:师资良莠不齐、教材脱离实际
高职院校本来思政师资力量就普遍薄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等优秀师资严重缺乏,甚至大量非思政专业背景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客串,个别教师不能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真懂、真信”,专业理论素养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老套,导致思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通讲透,令学生掌握理论;更没有做到将理论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远远达不到人民满意的要求。
(三)学生个人的因素:只看眼前,未见长远
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包括所看到的人和事,一般都是谈论以后怎么就业,干什么赚钱,能不能找到什么关系,很少有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道德修养,爱国为民之类的,就是有,多半也会群起而笑之。所以,政治课之外,再提起思想观念、理想境界、信仰追求什么的,几乎没有。
问题摆出来了,就要探讨解决的办法。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药到病除、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引导,一点一滴获取实效。
利用当前全国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良好氛围,教育青年学生,要认清形势,告诉他们,自己的就业导向一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民族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有前途,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所谓的找关系,走捷径是没有出路的,靠某些潜规则,拼爹并非长久之策。近十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一般去处是企业,无论大中小,都要从事商业活动,都要与人打交道,这就涉及到时下思想道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内容——诚信。
与诚信相反的是弄虚作假,是坑蒙拐骗,造假作假,欺诈忽悠等等,为什么弄虚作假,坑蒙拐骗,造假作假,欺诈忽悠等不良行为和作法能够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且一度被人认为,这是聪明能干,有本事,是因为这些不良做派在大多数时候效果能够立竿见影,让不良分子能得到哪怕是暂时的好处,能享受到快乐和某种欲望和本能的满足。然而,我们的广大高校青年学生,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从事的是职业生涯,是漫长的几十年的人生事业,靠不良品行,不可能取得长久成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靠不端行为和做法达到暂时目的,而后走向失败和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集体,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单个人,无一例外,都没有好结局。而一直诚实守信,心中装着他人和客户利益的企业和经营者都能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从而走向成功。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反复让学生明白这些,也可以多举出些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引导他们修身正己,提高素质。
至于教材和师资,这确实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中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专业课,学校在师资的选择上都会比较慎重,引进人才,也多从专业方面考虑,而对于文科性的课程,诸如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目,任课老师是否专业,则把关不是很严,经常聘请一些行政兼职教师,或非专业出身的班主任、甚至随便让一个老师去上课,这首先就给学生一个暗示:这门不重要。因此,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现状,高校自己要认识到其重要性,要以实际行动去落实。
再者,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论述品德的重要性时,都会从学生的外围因素来强调,如强调搞好思想工作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培养祖国新一代的要求,是未来的发展所需,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前提等等,很少把品德的高尚,素质的高低与学生的安身立命结合起来,与学生走向社会能否养家糊口,能否取得成功紧密相连。即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让学生认识到高贵的品德,良好的素养是自己以后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这样思政教育才能激起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