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突出学生主动 重视教师引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浅探
【作者】 郑长毅
【机构】 茨河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而进行的。它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本文着重探讨在实践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突出学生主动性、重视教师引导,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自主策略
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目前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重视教师有目的的正确引导是上好这门课的重要策略。
一、提倡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策略
从实践活动方式上,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从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1、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是指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可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可是对已知结果用新的方式重新论证。不论问题的来源、类别和性质如何,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有探究活动必须是独立自主地获得与提出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如在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后,学生提出“愚公移山与搬家哪种方式划算”的疑问后,可自己研究、讨论、比较、归纳,切不可一口断言。就愚公移山与搬家这个问题可言,涉及到了经济、文化、地理、气候、伦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下一番功夫,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
2、主动实践
主动实践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活动,激发情感,活跃心智,积累丰富材料,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
(1)通过创作、欣赏、朗诵、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过程。我班每周按固定时间进行一些短小活动,如读一篇短文,讲一个小故事,背一首小诗,抄一条名言,发表一分钟的演讲等;每学期开展2-3次大型活动如写部小说、鉴赏名著,收集整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艰难,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阅读,去搜集,去整理,去实践。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从选题、搜集材料到整合归纳的全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2)通过“成果”评选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写部小说的活动中,九(2)班46名学生中,我收到近40份作品,通过评选一等奖3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30人,其它的都给了鼓励奖。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公布所有的学生名单,让每一位学生 都榜上有名,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生。今年暑假前,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开学后有很多学生提供了具有较高价值的选题,如《承恩寺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5713工厂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汉江河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丰富人生阅历、体验人生。
3、主动反思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自然,融入社会,贴近生活,经受锻炼,不仅提高他们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更新自我,战胜自我。
主动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智能活动、情感活动和道德活动的行为和方式自觉主动地审视、评价。
1、结合常规活动,开展优化情感活动。
2、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从我做起”的活动,学会超越。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为此,我在学生经过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召开一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主题班会。结果出现了《未来的我》、《20年后的我》等佳作。
二、重视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方式中所担任的角色到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逐渐习惯由台前退向幕后,由一个非常明显的中心位置退到一个相对来说更加子隐蔽的幕后位置。老师由台前退到幕后绝不是任务和责任减轻了,而是更大了。要想真正指导好综合实践活动就a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指导必要的研究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使活动处于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其科学性、规范性就大大降低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的指导,这会大大提高研究的规范性,提高活动本身对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学生再进行这类活动就会做得更好,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2、引导学生的活动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形式和内容形象多样,这就使活动的方式、活动所研究的问题具的了多变性,有时不同的活动方式会引来老师没有预料的问题,如果放置这些问题,硬限定到老师指定的范围中就会失去了自由活动的意义,既降低了活动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出与本节课老师想要研究问题的联系,引领学生的活动向正确的轨道运行。
3、引导学生从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要促使每位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在活动中,不能让一部分学生“实践”,一部分学生“旁观”,而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对不“热心”的学生及时劝导,耐心说服,让其积极参与,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既要突出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又要重视老师有目的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部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自主策略
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目前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重视教师有目的的正确引导是上好这门课的重要策略。
一、提倡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策略
从实践活动方式上,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从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1、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是指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可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可是对已知结果用新的方式重新论证。不论问题的来源、类别和性质如何,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有探究活动必须是独立自主地获得与提出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如在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后,学生提出“愚公移山与搬家哪种方式划算”的疑问后,可自己研究、讨论、比较、归纳,切不可一口断言。就愚公移山与搬家这个问题可言,涉及到了经济、文化、地理、气候、伦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下一番功夫,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
2、主动实践
主动实践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活动,激发情感,活跃心智,积累丰富材料,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
(1)通过创作、欣赏、朗诵、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过程。我班每周按固定时间进行一些短小活动,如读一篇短文,讲一个小故事,背一首小诗,抄一条名言,发表一分钟的演讲等;每学期开展2-3次大型活动如写部小说、鉴赏名著,收集整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艰难,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阅读,去搜集,去整理,去实践。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从选题、搜集材料到整合归纳的全过程全部记录下来。
(2)通过“成果”评选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写部小说的活动中,九(2)班46名学生中,我收到近40份作品,通过评选一等奖3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30人,其它的都给了鼓励奖。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公布所有的学生名单,让每一位学生 都榜上有名,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生。今年暑假前,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开学后有很多学生提供了具有较高价值的选题,如《承恩寺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5713工厂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汉江河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丰富人生阅历、体验人生。
3、主动反思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自然,融入社会,贴近生活,经受锻炼,不仅提高他们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更新自我,战胜自我。
主动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智能活动、情感活动和道德活动的行为和方式自觉主动地审视、评价。
1、结合常规活动,开展优化情感活动。
2、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从我做起”的活动,学会超越。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为此,我在学生经过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召开一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主题班会。结果出现了《未来的我》、《20年后的我》等佳作。
二、重视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方式中所担任的角色到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逐渐习惯由台前退向幕后,由一个非常明显的中心位置退到一个相对来说更加子隐蔽的幕后位置。老师由台前退到幕后绝不是任务和责任减轻了,而是更大了。要想真正指导好综合实践活动就a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指导必要的研究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使活动处于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其科学性、规范性就大大降低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的指导,这会大大提高研究的规范性,提高活动本身对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学生再进行这类活动就会做得更好,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2、引导学生的活动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形式和内容形象多样,这就使活动的方式、活动所研究的问题具的了多变性,有时不同的活动方式会引来老师没有预料的问题,如果放置这些问题,硬限定到老师指定的范围中就会失去了自由活动的意义,既降低了活动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出与本节课老师想要研究问题的联系,引领学生的活动向正确的轨道运行。
3、引导学生从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要促使每位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在活动中,不能让一部分学生“实践”,一部分学生“旁观”,而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对不“热心”的学生及时劝导,耐心说服,让其积极参与,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既要突出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又要重视老师有目的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部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