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谈提高青年教师的素养问题

【作者】 谈谈提高青年教师的素养问题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前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仍在持续降低门槛,未能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致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素养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关键词:青年教师  提高素养   策略与方法
  青年教师今后能否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关键取决于自身的素养。如果青年教师素养低下,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青年教师应从我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一、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人文素养应该成为教师的首要素养,这是由教育的性质、特点、对象和任务决定的。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爱的投入,让他们在接受关爱的过程中茁壮成长。教育不能没有人文精神,不能没有爱,不能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否则,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其他教师一样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甚至把它作为实现自己教学价值的终极目标,从而严重偏离了教学方向,脱离了教育轨道。教师由于过分关注成绩,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和有望考取大学的学生,不能平等地善待他人,给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心理和心灵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人为地阻碍了他们的进步。也就是说在这部分教师眼里只有成绩,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和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因此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还其本来面目,将全体学生视为成长中的大写的人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割裂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无视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日本学者佐藤正夫曾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利用这种教学与教育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潜力。”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境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更好地促进潜能的挖掘和成绩的提高。因此青年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将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进行渗透式教育,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这比单纯追求成绩意义更重大,更有效。 
  重视无言的“身教”。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尊重和关爱。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做法都能够较好地体现着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通过有声的“言教”,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和关怀,而且还要通过无言的“身教”,时刻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正如加里宁所分析的那样:“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的,而且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个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因此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并自觉地置于学生监督之中,不断地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逐步提高人文素养。
  二、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
  部分青年教师文化素养不高,有知识无文化的问题较为突出。概括来讲主要由四个方面原因:一是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在招生过程中降低了准入门槛,在宽进的同时又实行宽出,未能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从而造成部分青年教师不仅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而且文化素养相对低下。二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将要进入学校的毕业生未能进行全面考察。很多地方仅仅通过考试这一手段替学校招聘或选聘教师,有些地方虽然也进行面试,但往往流于形式,还有些地方在招聘或选聘教师时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甚至直接将毕业生安排到指定的学校,致使少数文化素养低下、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毕业生成为教师。三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放弃了青年教师培养。受城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日趋萎缩,生源锐减,运转困难,甚至有些学校坐以待毙,等待关门停办。在此情况下,校长难以作为,甚至不作为,也就谈不上对青年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培养,致使他们错过了专业成长的关键期,从而制约了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四是青年教师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缺乏动力。相当多的青年教师未能做好入职前思想、心理和情感准备,对教师职业并不看好,他们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少有青年教师出于热爱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他们很少能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部分青年教师文化素养不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将给教育发展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教师,没有锐意进取和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青年教师在文化素养提高上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满足于照本宣科地讲授教学内容,那么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持续发力。不利于青年教师自身发展。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部分青年教师对工作的消极态度,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缺乏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教师,难以热爱教育事业,难以真心实意地关爱和平等地善待学生,更不可能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学生当前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这决定了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为此青年教师应做到: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青年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不仅有助于自己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勤于阅读善于思考。教师要教好书,不能满足于教科书上那点微不足道的知识,而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于阅读,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思考。“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青年教师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才能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文化素养。三是在实践中提高文化素养。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固然离不开阅读和思考,但更离不开实践。青年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逐步提高文化素养。
  三、强化专业素养的修炼
  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离开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师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充分的肯定,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或者说教师无论怎么勤奋和努力,不管他具有多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业务能力,都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大放光彩,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但仅有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学记》早就指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度,然后可以为人师生。”这就是说,只有在实践中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懂得教育成败的原因,才有能力胜任教师工作。
  用理论武装自己。理论只有为人所掌握才有可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教育科学理论只有被教师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并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离开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不能满足于在大学所学的教材知识,那是最基本的原理,是基础性的,是皮毛,即使学得很好,也不能说自己精通了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更谈不上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但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是打开教育教学理论宝藏的向导,青年教师应在它的引领下刻苦钻研,广泛研读著名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弄清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适应的范围和条件以及理论精髓,将其精华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积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厚的理论知识储备,离不开一定的理论素养,但要提高专业素养,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大胆尝试,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因为科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创建者来说是直接经验,而对于教师来讲则是间接经验,是第二手的东西,所以教师只有在把握其精髓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够将其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与方法。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再好的理论也是苍白的和灰色的,脱离具体实践的生搬硬套非但无效,反而有害。因此青年教师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才能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教育智慧,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反思和改进。反思过程是一个融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和实践活动为一体的能动过程,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著名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也表明,只有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因此青年教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情境,将问题变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各个击破;通过反思对已有的个性化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上升到具有普适性的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之不足,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提高青年教师素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而且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