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园绘画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作者】 蔡梅芳

【机构】 来凤县民族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幼儿从很小便开始了绘画活动,早期的绘画经历了涂鸦期和形象期。普辛曾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大千世界,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存在着色彩,从小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来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从而激起表现的欲望。
   关键词:审美;绘画兴趣;幼儿
  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相关的教育专家认为,幼儿自发的涂画行为其实饱含着幼儿自身的思维活动。幼儿将自己在大自然和生活学习过程中见到的事物或者景色,经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后用自己的笔画出来。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美,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去描绘他们心中的涂鸦世界。
  一、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适时引导掌握绘画技法 
  在幼儿的会话活动中,一直以来,研究者都在为是否要传授给他们绘画的技巧而争论。我认为,传授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减少摸索的过程,更好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幼儿,让幼儿感到有必要学,学了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教幼儿绘画技能,教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顺序: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彩由三原色到三间色;人物画贯穿于幼儿绘画始终,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幼儿只有在掌握了绘画技法之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真实而富有感情的作品。
  二、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丰富表象的储存
  通过借鉴和欣赏,提高幼儿多方位、多层次的艺术修养。幼儿绘画主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因此,所画东西对幼儿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而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一般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直接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创造条件,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大自然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如讲故事、猜谜语、儿歌、童话、神话、听音乐、看展览、看录像、自制面具、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幼儿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中。所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存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借鉴和欣赏是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对不同画种、不同技法的作品进行临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一味地临摹,不是机械地重复别人的东西,而是幼儿自己特点的充分表现,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强调幼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现绘画作品,同时体验多种传统技法的价值,两者自然融合,才能画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欣赏是幼儿学习与比较的过程,幼儿欣赏名画家的画或中外优秀幼儿绘画作品,从中去发现、去辨别,并悟出道理,看谁画的颜色搭配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品评,可使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绘画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绘画的必要条件,各种各样的绘画活动材料和工具为幼儿绘画增添了新的乐趣。我尝试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作为绘画工具运用到幼儿绘画活动中,如:小班孩子的积木印画,孩子们利用积木蘸些颜料在画纸上作画,这种绘画工具减少了对小孩肌肉协调性的要求,幼儿更容易有成功体验。
  四、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指导幼儿创造性表现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成就的画家,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绘画,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他们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不能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来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1、多和幼儿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和幼儿一起讨论,听听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便更好地与幼儿沟通。 
  2、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与教师的作画要求不相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给予鼓励,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增强了幼儿继续创作的自信心。 
  3、多向幼儿学习。我发现当幼儿解释事物时总是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非常生动贴切。因此,我们可借此机会可以了解幼儿认识和解释某些事物的特点,积累这些能被幼儿接受的有趣的语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之中。 
  4、多和幼儿反思。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反思、讨论、修改并适时给予指导,帮幼儿创造出更丰富的绘画作品。
  五、教师就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作品
  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完成作业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他心中的满意程度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这时,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赞赏。如果教师责怪他乱涂乱画,不知是什么东西,那么我相信,今后再给你看作业时一定会惴惴不安,面他的那些自我”创作”会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继而代替的是小心翼翼模仿,力求达到成人所要求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多加肯定,鼓励他们这种可贵的创作勇气。因此,当我给幼儿上第一节美术课时,都以意愿画形式作为课程的开始。这时,我只要求幼儿能大胆地在纸上涂画,同时,赞赏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早把绘画作为游戏的一种方式,当他握起笔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学会画某种东西,而是满足其内心的创作情感,利用纸和笔把他们表达出来。
  总之,幼儿园的绘画教学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挖掘每一位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培养其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
  参考文献: 
  [1]吕耀坚.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指导.幼儿教育,2003(15).
  [2]俞惠霞.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