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兴趣 培养兴趣 提高兴趣
【作者】 银 科 杨喜山
【机构】 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利用比喻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生 物理 学习兴趣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公共课程,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中职物理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初中的物理学习,内容较为浅显,学习方法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自己看书少,独立观察能力弱,至于动手做实验就更少。中职生有明确的专业,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此,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利用比喻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感到有些知识点很难讲清、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都会很自然的运用到比喻的教学手法。恰当而生动的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变成形象的,这样能更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够将物理学深奥的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让那些即使没有学过物理的读者也能看得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的教学:通常在讲“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在增大”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人出生到成年,身高的增长越来越慢,但毕竟在增长。”又比如楞次定律的教学,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定律,也是难点,由于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涉及到原磁场的方向,磁通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定律本身包含的内容复杂,加上定律文字叙述概括,理论意义丰富且深奥,学生常常理解错误,不少学生把“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理解为和原磁通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和“阻止”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拿一个性格孤僻而又好客的双重性格的人作比喻。即:当家中有客人来时,他持反对态度,不愿让人来他家做客,客人来的时间久了也就自然了,而当客人要走时他又想让客人长久的住下,不愿让其离开。就是“来时抗之,走时挽留”。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定律、定理和规律用生动的比喻来理解,易懂易记生动形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利用学生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
1.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一课时,可在装满水的塑料瓶下部穿几个小孔,发现水会流出;然后让其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水并不流出。学生看到此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解释前后现象,这样使学生们充分理解了完全失重状态。
2.用实验导入新课,产生悬念,通过授课解决悬念。例如在讲授“动量和冲量” 一课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用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上的另一支粉笔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新知识的讲授。
3.课前安排学生独自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安排一些实验材料随手能找到的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亲自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磁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制指南针。利用实验教学学生情绪高昂,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迁移联想”,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探索的欲望,并将其上升为强烈的求知心理。例如在学习光的干涉性质之前,问学生“为什么肥皂泡上会出现鲜艳的色彩”、“为什么滴在湿马路上的机油会形成瑰丽的五彩颜色”等问题,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从物理学角度提出来,解释不清楚,求知欲望由此产生,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肥皂泡和油膜上的彩色都是由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与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这时引入更深层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此高涨,达到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对中职物理课的教学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原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乐趣和无尽的奥妙,把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动力,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 袁龙强.中职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3] 施官敏.如何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教育界,2009(6).
[4] 赵丽.关于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24).
关键词:中职学生 物理 学习兴趣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公共课程,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中职物理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初中的物理学习,内容较为浅显,学习方法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自己看书少,独立观察能力弱,至于动手做实验就更少。中职生有明确的专业,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此,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利用比喻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感到有些知识点很难讲清、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都会很自然的运用到比喻的教学手法。恰当而生动的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变成形象的,这样能更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够将物理学深奥的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让那些即使没有学过物理的读者也能看得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的教学:通常在讲“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在增大”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人出生到成年,身高的增长越来越慢,但毕竟在增长。”又比如楞次定律的教学,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定律,也是难点,由于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涉及到原磁场的方向,磁通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定律本身包含的内容复杂,加上定律文字叙述概括,理论意义丰富且深奥,学生常常理解错误,不少学生把“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理解为和原磁通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和“阻止”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拿一个性格孤僻而又好客的双重性格的人作比喻。即:当家中有客人来时,他持反对态度,不愿让人来他家做客,客人来的时间久了也就自然了,而当客人要走时他又想让客人长久的住下,不愿让其离开。就是“来时抗之,走时挽留”。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定律、定理和规律用生动的比喻来理解,易懂易记生动形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利用学生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
1.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一课时,可在装满水的塑料瓶下部穿几个小孔,发现水会流出;然后让其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水并不流出。学生看到此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解释前后现象,这样使学生们充分理解了完全失重状态。
2.用实验导入新课,产生悬念,通过授课解决悬念。例如在讲授“动量和冲量” 一课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用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上的另一支粉笔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新知识的讲授。
3.课前安排学生独自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安排一些实验材料随手能找到的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亲自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磁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制指南针。利用实验教学学生情绪高昂,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迁移联想”,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探索的欲望,并将其上升为强烈的求知心理。例如在学习光的干涉性质之前,问学生“为什么肥皂泡上会出现鲜艳的色彩”、“为什么滴在湿马路上的机油会形成瑰丽的五彩颜色”等问题,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从物理学角度提出来,解释不清楚,求知欲望由此产生,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肥皂泡和油膜上的彩色都是由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与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这时引入更深层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此高涨,达到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对中职物理课的教学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原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乐趣和无尽的奥妙,把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动力,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 袁龙强.中职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3] 施官敏.如何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教育界,2009(6).
[4] 赵丽.关于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