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博采成功模式 创建高效课堂——参加南京师大中学语文“甘肃骨干班”培训感悟之二
【作者】 赵晓文 张亚龙
【机构】 庄浪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育要发展、教学要改革,这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对于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不改是不行的。但是,如何改?怎样改才能创建高效课堂?这又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我就参加“国培”,听到、看到的成功模式,结合本人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焦点
1.课堂教学要高效,首先要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明确,学生特有的潜能会得到发挥,学生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班级学习氛围会特别浓厚,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
2.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要带着“激情”上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有两个世界: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和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后一个世界对儿童是更有益、更重要的,它是前一个世界的思想源泉,是知识的活力的来源――它就是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做教师就要了解“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要想法点燃学生“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使他和“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融为一体,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激情。教师有激情,学生才能有“感情”,学生在学习上才会全身心投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有激情;要用激情感染学生,要用激情点燃课堂,要用激情保持课堂生命之树长青!
3.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运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不一样,它是“文选”,不是专门为教材所写的,而是借来用的。因此,老师要“看透教材、吃透教材、利用教材”。
二、“炼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要上一堂好课,在课前必须十分认真、反复锤炼、思考备课即——“炼课”,所以做优秀教师第一基本任务是炼课。备课是投资,所以好老师是课前下功夫,差老师是课后花功夫。炼课,一般分三步走:
1.炼课,第一要求是精细的研读课文,充分的利用课文。
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习是求知、求智、求趣、求美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爱上语文课,是进行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研读教材,教师首先要从中发现趣味。只有精细研读才能成就有效、高效的课堂;只有精细研读,才能创设生动的、个性鲜明的教学设计。
2.炼课,第二要求是设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即准确设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是影响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面,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是改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最根本的一个起点。”“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王荣生教授以为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有两个:“一是文本体式,一是学生需要”。他以为,对一个具体作品具体文章的理解,要依据它的文本体式,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如符合诗歌的阅读方式,符合戏剧的阅读方式来阅读。教学内容确定,从学生角度讲可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3.炼课,第三要求是精心设计教学。
其重点要把握三点:
以语言为核心,
以语文活动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为目的。
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以语言为核心。要把学生带到课文深处去,带到语言深处去。只有这样才是教语文。
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性,为了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传授哪些语文知识?给学生有哪些语文方面的积累。而不是盲目、随意、或浅薄的“互动”。
三、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个体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以“趣味”、“新奇”、“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来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当前课改的目标,也是课改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要点——便是主动地阅读,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其实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读书,并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当然,名师在教育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其长:有的巧于激疑不惑,有的善于画龙点睛;有的精于融会贯通,有的长于各个击破;有的优于静中明理,有的善于动里煽情;有的高于妙语连珠,有的强于手脑并用;有的工于示之以范,有的胜于引而不发……这些都是教育者独有的个性。
但是,建议我们的教师,抓住学习和创新这两个产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博学多识之中,打造一颗多思而睿智的大脑;做一个勇于改造自我并创新自我、保持自我特长的人;发展个性、打造个性、高扬个性;占领实践前沿的起跑点,成为创名校、做名师的开拓者。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5]GHB01233论文)
一、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焦点
1.课堂教学要高效,首先要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明确,学生特有的潜能会得到发挥,学生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班级学习氛围会特别浓厚,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
2.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要带着“激情”上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有两个世界: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和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后一个世界对儿童是更有益、更重要的,它是前一个世界的思想源泉,是知识的活力的来源――它就是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做教师就要了解“游动在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要想法点燃学生“玻璃窗外的那个世界”。使他和“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融为一体,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激情。教师有激情,学生才能有“感情”,学生在学习上才会全身心投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有激情;要用激情感染学生,要用激情点燃课堂,要用激情保持课堂生命之树长青!
3.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运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不一样,它是“文选”,不是专门为教材所写的,而是借来用的。因此,老师要“看透教材、吃透教材、利用教材”。
二、“炼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要上一堂好课,在课前必须十分认真、反复锤炼、思考备课即——“炼课”,所以做优秀教师第一基本任务是炼课。备课是投资,所以好老师是课前下功夫,差老师是课后花功夫。炼课,一般分三步走:
1.炼课,第一要求是精细的研读课文,充分的利用课文。
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习是求知、求智、求趣、求美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爱上语文课,是进行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研读教材,教师首先要从中发现趣味。只有精细研读才能成就有效、高效的课堂;只有精细研读,才能创设生动的、个性鲜明的教学设计。
2.炼课,第二要求是设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即准确设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是影响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面,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是改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最根本的一个起点。”“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王荣生教授以为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有两个:“一是文本体式,一是学生需要”。他以为,对一个具体作品具体文章的理解,要依据它的文本体式,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如符合诗歌的阅读方式,符合戏剧的阅读方式来阅读。教学内容确定,从学生角度讲可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3.炼课,第三要求是精心设计教学。
其重点要把握三点:
以语言为核心,
以语文活动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为目的。
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以语言为核心。要把学生带到课文深处去,带到语言深处去。只有这样才是教语文。
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性,为了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传授哪些语文知识?给学生有哪些语文方面的积累。而不是盲目、随意、或浅薄的“互动”。
三、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个体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以“趣味”、“新奇”、“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来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当前课改的目标,也是课改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要点——便是主动地阅读,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其实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读书,并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当然,名师在教育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其长:有的巧于激疑不惑,有的善于画龙点睛;有的精于融会贯通,有的长于各个击破;有的优于静中明理,有的善于动里煽情;有的高于妙语连珠,有的强于手脑并用;有的工于示之以范,有的胜于引而不发……这些都是教育者独有的个性。
但是,建议我们的教师,抓住学习和创新这两个产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博学多识之中,打造一颗多思而睿智的大脑;做一个勇于改造自我并创新自我、保持自我特长的人;发展个性、打造个性、高扬个性;占领实践前沿的起跑点,成为创名校、做名师的开拓者。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5]GHB01233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