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孙 江 王鲁彬 刘芬芬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了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其中。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学导式教学法,并介绍了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期间一门基础性的实践课程,它不仅需要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验理论,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目前,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1-3],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4],下面首先总结一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 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讲授式的,即老师讲解课堂内容,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法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授式教学法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不能提供主动思考的空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其理解能力不同,这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老师是很难及时掌握的。另外,由于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并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讨论,无论这些讨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实验课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单纯地被动式听讲并不能增强这种协作能力,学生之间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并没有交流,也没有协作。
gyuh7410d441 10
学导式教学法是我国在近十多年里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5-7]。它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学、自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它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有着很多的优势及可行性。下面介绍一下将它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可行性。
第一,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便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操,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这也有利于学导式教学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过程也是动手实操的过程,而且通过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第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对象是本科生,他们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条件。
4 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结合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4.1 注重教学环节
学导式教学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实验项目,将授课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设置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引导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不断深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应该给予合理的解释,最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是课前预习环节。通常预习环节设置的预习题为概念、原理等题型,学生可以很容易在课本上找到答案,这种预习题并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另外,预习题设置的合理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应该从预习环节开始就加以重视。预习题可以设置一些既与实验项目相关,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找到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进行讨论,比较本实验项目的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如果不预习就很难较好地完成实验。
4.2 选择实验项目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学导式教学法,还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比例进行调整。通常实验项目包含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等。基本实验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要求的培养,但其不易过多,可以适当减少经典验证性实验项目,更加注重应用性实验项目。同时,适当增加综合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实施的方式可以不同。其中,讲解基本性实验项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实验原理进行正确理解,对实验方法进行总结。讲解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时,可以更多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思考。
授课过程中,可以对实验项目进行归类,并同一时期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进行归类总结性的讨论,增加印象。如将传感器类的实验项目归为一类,将长度测量实验归为一类等。
4.3 分组进行讨论
学导式教学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了能够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组与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的结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讨论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讨论的结论即使是不正确的,通过之后老师的解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印象,帮助理解错误的原因。
4.4 开设研讨课
研讨课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开设一些研讨课,研讨课的题目可以灵活设置,但是必须能涵盖这一时期实验课所学知识。如圆盘摆动周期的测量方法,既可以通过光电门也可以通过霍尔效应来测量。研讨课的实施过程同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各个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评。
5 结束语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利用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授课。介绍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这种教学法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朱珊珊, 张秀民. 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 科教文汇, 2014 (300):53-54.
[2] 王昆林.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探索[J]. 大学物理实验, 2014,27(6):113-117.
[3] 王联翔, 韩德静.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3,11(1):15-17.
[4] 倪燕茹.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必要性及其构想[J]. 大学物理实验, 2012,25(5):94-95.
[5] 吴晓光, 田栋芸. 浅谈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管理[J]. 科技信息, 2013(7):153.
[6] 杨贫智. 新课程与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探究[J]. 大学教育, 2012,1 (8):116-117.
[7] 王清. 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创建电子实验教学新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8):275-277.
作者简介:孙江,硕士,工程师。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期间一门基础性的实践课程,它不仅需要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验理论,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目前,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1-3],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4],下面首先总结一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 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讲授式的,即老师讲解课堂内容,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法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授式教学法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不能提供主动思考的空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其理解能力不同,这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老师是很难及时掌握的。另外,由于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并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讨论,无论这些讨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实验课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单纯地被动式听讲并不能增强这种协作能力,学生之间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并没有交流,也没有协作。
gyuh7410d441 10
学导式教学法是我国在近十多年里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5-7]。它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学、自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它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有着很多的优势及可行性。下面介绍一下将它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可行性。
第一,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便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操,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这也有利于学导式教学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过程也是动手实操的过程,而且通过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第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对象是本科生,他们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条件。
4 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结合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4.1 注重教学环节
学导式教学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实验项目,将授课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设置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引导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不断深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应该给予合理的解释,最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是课前预习环节。通常预习环节设置的预习题为概念、原理等题型,学生可以很容易在课本上找到答案,这种预习题并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另外,预习题设置的合理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应该从预习环节开始就加以重视。预习题可以设置一些既与实验项目相关,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找到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进行讨论,比较本实验项目的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如果不预习就很难较好地完成实验。
4.2 选择实验项目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学导式教学法,还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比例进行调整。通常实验项目包含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等。基本实验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要求的培养,但其不易过多,可以适当减少经典验证性实验项目,更加注重应用性实验项目。同时,适当增加综合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实施的方式可以不同。其中,讲解基本性实验项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实验原理进行正确理解,对实验方法进行总结。讲解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时,可以更多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思考。
授课过程中,可以对实验项目进行归类,并同一时期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进行归类总结性的讨论,增加印象。如将传感器类的实验项目归为一类,将长度测量实验归为一类等。
4.3 分组进行讨论
学导式教学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了能够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组与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的结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讨论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讨论的结论即使是不正确的,通过之后老师的解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印象,帮助理解错误的原因。
4.4 开设研讨课
研讨课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开设一些研讨课,研讨课的题目可以灵活设置,但是必须能涵盖这一时期实验课所学知识。如圆盘摆动周期的测量方法,既可以通过光电门也可以通过霍尔效应来测量。研讨课的实施过程同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各个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评。
5 结束语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利用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授课。介绍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这种教学法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朱珊珊, 张秀民. 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 科教文汇, 2014 (300):53-54.
[2] 王昆林.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探索[J]. 大学物理实验, 2014,27(6):113-117.
[3] 王联翔, 韩德静.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3,11(1):15-17.
[4] 倪燕茹.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必要性及其构想[J]. 大学物理实验, 2012,25(5):94-95.
[5] 吴晓光, 田栋芸. 浅谈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管理[J]. 科技信息, 2013(7):153.
[6] 杨贫智. 新课程与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探究[J]. 大学教育, 2012,1 (8):116-117.
[7] 王清. 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创建电子实验教学新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8):275-277.
作者简介:孙江,硕士,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