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黑龙江旅游纪念品市场及开发现状
【作者】
【机构】 国 淼
【摘要】【关键词】
【正文】众所周知,旅游业有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构成了旅游业和旅游收入的总体。其中,旅游购物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而旅游纪念品又是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据统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旅游纪念品收入可达到整个行业收入的60%,成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反映旅游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具有着无穷的挖掘潜力,无形中扩大了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看旅游纪念品, 该行业都是可以让经营者收获颇丰的"宝地"。但目前黑龙江省却在这块宝地上所获不多。
一、旅游纪念品的含义及属性
(一)含义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有着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产品, 它能使人回忆起某地、某事、某次旅游的经历, 即对某一特定的旅游目的地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商品, 它是旅游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属性
旅游纪念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购买的对象不同。旅游者是消费者, 他们选购的商品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二是体现的价值不同。一般商品主要体现的是使用价值, 而旅游纪念品除了体现使用性之外,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它的纪念、收藏以及艺术价值。
二、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现状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需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与之相适应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已连续两年将加快旅游纪念品生产纳入旅游推进工作中,各地区的旅游行政部门已经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将工作的重点向这方面倾斜。黑龙江省旅游局连续三年举办了全省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商品的设计大赛,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挖掘出了民间的潜力和资源,提高了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水平和生产规模,推动了旅游纪念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但在近期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纪念品仍是非常薄弱和混乱的一个环节,黑龙江省旅游购物收入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旅游纪念品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市场开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质量粗糙, 品种单调, 缺乏特色
黑龙江省旅游景点内的商品经营者大多采用小摊点、小铺面以及小作坊的经营方式。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纪念品品种单一、定位不清,导致长久以来,在黑龙江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上,一些有着我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市场上却很难找到, 并且还不为游客所知。
(二) 宣传力度不够, 知名度不高
俗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游客在黑龙江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时候, 往往只知道东北三宝, 而对其他的则不太了解,其实黑龙江具有多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在市场上却难以寻觅。究其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是很多黑龙江的民间工艺技术仅限于家族传承,并且面临着无人愿意继承的窘境。另一方面是缺乏有力的宣传,即使是具有生产能力的民间工艺品企业,也找不到良好的销路。常此以往,就形成了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无力采购原材料等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
(三)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 生产与销售脱节
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具有特色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脱节,这与黑龙江省旅游业强劲增长的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极其的不相称。从2001年起,通过几次大赛挖掘出来的优秀旅游纪念品,由于缺乏生产资金的投入,只能身在闺中, 错失了开发和生产的大好时机。设计者信息传达不够,经营者获取优秀旅游商品的途径不畅也是造成旅游纪念品脱节的主要原因。
(四)旅游纪念品市场秩序混乱、缺乏营销意识
目前,我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管理无序, 经营不善。缺乏宏观指导,加上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不强, 导致旅游纪念品经营秩序混乱。并且大多数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只盲目生产,忽略市场需求,并不以旅游者的需求作为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的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对旅游纪念品没有高水平的营销策划,无论是价格确定、销售渠道的选择还是沟通策略都处于无序的状态。
三、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对策
通过对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开发相应措施和政策, 并希望通过对策的实施使黑龙江旅游纪念品的"短腿"变"长腿"、"弱项"变"强项"。使其优势得以发挥, 从而赢得更多游客对黑龙江旅游纪念品的认同感。
(一)政府扶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开拓销售渠道
黑龙江旅游纪念品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 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应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更多途径让人们去了解、认识,进而宣传、推广。同时,还要主动出击,联系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各大旅行社、导游共同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注重内在文化的挖掘
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才有竞争优势, 才有生命力。所以必须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出一些具有黑龙江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制订出一条高科技的生产线,提升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旅游者除了娱乐外,很大程度上还了解当地的人文地貌,旅游纪念品是一种含有地域文化的特殊商品,必须承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改变传统观念, 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是事物前进的推动力。在面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应当勇于创新, 把新思维注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去。在产品种类、技术和审美观念上大胆创新, 提高产品档次和品位。做到无论国内外游客在哪个季节来黑龙江省,都能买到浓缩冰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四)加强经营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
如何将黑龙江省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尽快形成产业,使其在旅游经济的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各旅游景区经营的商家及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总之,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迅猛发展,到2020年将是个大的转折。黑龙江省也应抓好这一机遇,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开拓广阔的旅游市场, 开发生产更多的具有特色的、高品质的、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纪念品, 使黑龙江的形象、地位和知名度大幅度的提升, 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从而获得更好的旅游收益。
一、旅游纪念品的含义及属性
(一)含义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有着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产品, 它能使人回忆起某地、某事、某次旅游的经历, 即对某一特定的旅游目的地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商品, 它是旅游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属性
旅游纪念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购买的对象不同。旅游者是消费者, 他们选购的商品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二是体现的价值不同。一般商品主要体现的是使用价值, 而旅游纪念品除了体现使用性之外,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它的纪念、收藏以及艺术价值。
二、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现状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需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与之相适应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已连续两年将加快旅游纪念品生产纳入旅游推进工作中,各地区的旅游行政部门已经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将工作的重点向这方面倾斜。黑龙江省旅游局连续三年举办了全省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商品的设计大赛,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挖掘出了民间的潜力和资源,提高了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水平和生产规模,推动了旅游纪念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但在近期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纪念品仍是非常薄弱和混乱的一个环节,黑龙江省旅游购物收入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旅游纪念品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市场开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质量粗糙, 品种单调, 缺乏特色
黑龙江省旅游景点内的商品经营者大多采用小摊点、小铺面以及小作坊的经营方式。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纪念品品种单一、定位不清,导致长久以来,在黑龙江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上,一些有着我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市场上却很难找到, 并且还不为游客所知。
(二) 宣传力度不够, 知名度不高
俗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游客在黑龙江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时候, 往往只知道东北三宝, 而对其他的则不太了解,其实黑龙江具有多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在市场上却难以寻觅。究其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是很多黑龙江的民间工艺技术仅限于家族传承,并且面临着无人愿意继承的窘境。另一方面是缺乏有力的宣传,即使是具有生产能力的民间工艺品企业,也找不到良好的销路。常此以往,就形成了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无力采购原材料等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
(三)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 生产与销售脱节
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具有特色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脱节,这与黑龙江省旅游业强劲增长的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极其的不相称。从2001年起,通过几次大赛挖掘出来的优秀旅游纪念品,由于缺乏生产资金的投入,只能身在闺中, 错失了开发和生产的大好时机。设计者信息传达不够,经营者获取优秀旅游商品的途径不畅也是造成旅游纪念品脱节的主要原因。
(四)旅游纪念品市场秩序混乱、缺乏营销意识
目前,我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管理无序, 经营不善。缺乏宏观指导,加上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不强, 导致旅游纪念品经营秩序混乱。并且大多数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只盲目生产,忽略市场需求,并不以旅游者的需求作为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的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对旅游纪念品没有高水平的营销策划,无论是价格确定、销售渠道的选择还是沟通策略都处于无序的状态。
三、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对策
通过对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旅游纪念品开发相应措施和政策, 并希望通过对策的实施使黑龙江旅游纪念品的"短腿"变"长腿"、"弱项"变"强项"。使其优势得以发挥, 从而赢得更多游客对黑龙江旅游纪念品的认同感。
(一)政府扶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开拓销售渠道
黑龙江旅游纪念品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 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应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更多途径让人们去了解、认识,进而宣传、推广。同时,还要主动出击,联系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各大旅行社、导游共同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注重内在文化的挖掘
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才有竞争优势, 才有生命力。所以必须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出一些具有黑龙江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制订出一条高科技的生产线,提升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旅游者除了娱乐外,很大程度上还了解当地的人文地貌,旅游纪念品是一种含有地域文化的特殊商品,必须承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改变传统观念, 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是事物前进的推动力。在面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应当勇于创新, 把新思维注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去。在产品种类、技术和审美观念上大胆创新, 提高产品档次和品位。做到无论国内外游客在哪个季节来黑龙江省,都能买到浓缩冰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四)加强经营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
如何将黑龙江省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尽快形成产业,使其在旅游经济的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各旅游景区经营的商家及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总之,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迅猛发展,到2020年将是个大的转折。黑龙江省也应抓好这一机遇,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开拓广阔的旅游市场, 开发生产更多的具有特色的、高品质的、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纪念品, 使黑龙江的形象、地位和知名度大幅度的提升, 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从而获得更好的旅游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