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 祝建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本文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从英语口语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当前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着重探讨口语课上如何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笔者认为在现代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愿用英语交流,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  英语  课堂  毅力  方法  思维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英语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加强口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呢? 
  一、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要因为学生讲的不好而大发雷霆,要多引导,多鼓励。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即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意。我们经常会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由于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向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在课堂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Quite  Good!”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所有的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人的一个基本的感情需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心情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良好的学习气氛将会促进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理解差生,课堂内外师生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都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伟大的人格力量,将深深地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求得情感共鸣,获得学生的信任,这都是口语教学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中,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愿用英语交流
  从学习心理分析,人的学习动机包含内部动机(intrinsie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由内部动因(内驱力drive)引起,外部动机来自于外部诱因(incentive)。兴趣有主动兴趣(active interest)和被动兴趣(passive interest)。主动兴趣是主体自觉的喜好情绪,被动兴趣是主体因外部压力产生的喜好情绪反应。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决定学习的程度和效率。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有人会说为了满足当今开放性社会的需求,提高自己毕业后的职场竞争力。但是,这只是学习的外部动机。与之相适应的是被动学习兴趣,其心理表现是我不得不学。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应该是实现英语社会的无障碍交流,满足英语环境下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强烈的社会融人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因子会让学习者产生我要用英语交流的心理自觉,表现为愿学、合作、有意志和感兴趣,这就是主动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兴趣会促使学习者愿意利用一切可交流的对象,包括学习同伴和英语母语者,练习英语口语。
  三、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毅力  
  语言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为了使学生们持之以恒地用英语会话,老师应对他们加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毅力。笔者首先做到坚持用英语授课,以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再者,坚持让学生每天做值日报告,每天必须完成口语练习的任务。另外,每2至3周进行一次英语自由交谈活动,谈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情,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这样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读、写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英语整体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即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的实践体会,下面几种方法可以行之有效。
  1、听说领先
  中学英语教材中许多话题、语篇与现实生活有关,是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进入主题之前,可先让学生专听材料内容,感知其中情景,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以pair work的形式进行问答,以group work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看法、提出建议。阅读理解内容后还可以组织角色表演。这种口语实践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很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其实,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口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读写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2、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堂活动的总体结构就是将英语口语教学的各种方法融于一体。首先,在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活动。教师像“导演”,教师“导”,学生“演”,教师起控制和指挥作用。学生成对对话或小组操练,这一方法可以创造交际情景教学(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其次,在课堂,教师是信息的传递者,而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教师对信息载体精心选择,对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知识和情景等各种障碍。另外,课前安排5分钟free talk,让学生登台各抒己见,这种方式新颖,兴趣盎然,很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过渡进入正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毕竟很有限的,对于那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来说机会则更少。所以,英语教师还应有计划组织安排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演讲、辩论,表演英文剧、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录相等。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可给出话题或线索,让学生有题可思,有话可说;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某些节目,这样更能挖掘学生口头表达的潜力。
  五、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口语练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 
  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当今社会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却相当薄弱。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察,仅从几个侧面尝试性也是很有限地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但愿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能对牵涉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诸多问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并探索出一条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