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课堂是课程“活资源”的创生地──当课堂出现意外
【作者】 王清森
【机构】 龙源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背景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之一就是要确立课程资源意识,明确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及环境构筑的生态系统,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课堂是在创生新资源。而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大的、最直接的资源。作为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意识,珍视学生的信息,敏锐捕捉并有效地利用来自学生的新的课程资源,让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
我在上初二政治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时,为让学生理解作为消费者也要依法消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代的“孔乙己”和“如此上帝”:在各消费场合存在个别消费者的偷商品和破坏商品的现象,请同学们帮忙寻找一下你身边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上帝?这一情境满足了初二学生爱表现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纷纷举出了许多符合老师“标准”例子。就在这时候,一位同学举出的例子,遭到了部分学生的反驳,产生了争议,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状况,该如何处理呢?
教学片段
师:你身边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上帝?
生1:有,有些人在商场里买了东西没付钱就离去。这样的消费行为是不道德。
生2:为什么超市有搜身,从中反映了存在不文明而且违法的消费现象。
生3:老师,我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北京某商家(又是买家)凭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从一家平价药店购买了大量药品,等到药品市场上这一药品紧缺时,将药品以高于购进价格的好几倍的价格抛售出去。这一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
生4:(急切地站了起来)我不同意!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山出现了听课的老师和我都事先没有预料的情况,到底让学生探讨下去,还是就此打住?这样讨论下去很可能完成不了教学内容!我做了个决定,看学生的具体回答而定吧!]
师:(很有兴趣)你为什么不同意?其他同学同意不同意?
[教师不妄加断言,反而对学生的意外提出的疑惑表示出探讨的兴趣,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
生:我同意!(部分学生表示)我不同意!(另一部分学生表示)(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纷纷要发表自己的高见。)
[尊重、善待学生,让课堂响着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敢于打破权威,具有批判的精神,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的价值取向。]
师:那么,我们分两队现场开展辩论赛。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一下,赞成哪一观点。(不一会儿,各组同学的都激烈讨论开了。)
[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
(一队)生1:我爸说了“商场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商场的生存规律。(慷慨激昂)
师:有道理。(推波助澜)
(二队)生1:不对。这样的行为是违背商场竞争法的。受损害的是消费者,是我们老百姓。(义愤填膺)
师:也有道理啊!
[“尊重学生的权利,倾听学生的声音,接纳学生的观点,支持学生学习,赞赏学生成功”,新课堂是合作互动的。师与生、生与生真诚合作,有效互动,凸现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昭示着教学的交往,促进课程“活资源”的创生。]
(一队)生2:现在我国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优胜劣汰。商品一天一个价,我们去商店买商品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二队)生2:这样做肯定违反法律的。温州的“炒房团”中国人都知道,到哪个地方,地方政府和房产开发商都很欢迎,国家为什么要出台政策抑制房价再度高涨?!
师:很不错!温州的“炒房团”都用上了。
(二队)生3:对,这种竞争就是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不仅对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不利,更会导致我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药品。这就跟“非典”时期,高价出售白醋一样,都是对消费者权利的侵犯。我国法律都是要禁止的。(很自信)
(辩论到了白热化,两队谁也不让谁。)
(一队的部分学生有些动摇,看着我的表情。)
师:(微笑着,期待着)现在你们队有无新的想法,说说看?
(一队)生4:我觉得对方说得也有道理。不然经济就会乱套了。
师:那么如果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希望经营者怎么做呢?
……
[珍视学生的信息,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教学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分析与反思
这堂课结束后,听课的老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是不是该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有没有必要让学生继续讨论与这节课‘无关’的问题?”“这位老师课堂上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恰当的?”“这样做值不值?”……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正是我们难得的课程“活资源”!
由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往往会提出我们未预设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常会遇到类似的突发状况。突发状况何尝不是一种教学资源?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最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参,而教学不是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吗?发掘学生这种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教师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它的出现,不仅没有害处,而且是难得的课堂生成的课程活资源,很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只要你放手让他去干,去创造。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智慧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资源。因为这些在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生热衷参与的问题,是全体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们思想政治老师要尽可能让课堂成为学生真实的探究经历,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中的问题,关心社会,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在这节课中,当一位学生引出了“某一商家低价进购高价卖出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道德?”的课堂突生的问题时,可能有许多老师(当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会发挥权威作用,让这样的问题模糊过关。这样虽然可以使教学能按教案预设那样顺利进行,但会遏止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使这位学生或更多的学生心中会有疑惑,或不信服。当然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化,而应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突生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亲历知识的生成。把课堂中突生的问题作为很好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在实际的教学记录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讨论探讨,学生的思维展开了,思考深入了;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最后终于解决了发现的问题。从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使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之一就是要确立课程资源意识,明确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及环境构筑的生态系统,意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课堂是在创生新资源。而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大的、最直接的资源。作为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意识,珍视学生的信息,敏锐捕捉并有效地利用来自学生的新的课程资源,让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
我在上初二政治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时,为让学生理解作为消费者也要依法消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代的“孔乙己”和“如此上帝”:在各消费场合存在个别消费者的偷商品和破坏商品的现象,请同学们帮忙寻找一下你身边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上帝?这一情境满足了初二学生爱表现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纷纷举出了许多符合老师“标准”例子。就在这时候,一位同学举出的例子,遭到了部分学生的反驳,产生了争议,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状况,该如何处理呢?
教学片段
师:你身边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上帝?
生1:有,有些人在商场里买了东西没付钱就离去。这样的消费行为是不道德。
生2:为什么超市有搜身,从中反映了存在不文明而且违法的消费现象。
生3:老师,我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北京某商家(又是买家)凭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从一家平价药店购买了大量药品,等到药品市场上这一药品紧缺时,将药品以高于购进价格的好几倍的价格抛售出去。这一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
生4:(急切地站了起来)我不同意!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山出现了听课的老师和我都事先没有预料的情况,到底让学生探讨下去,还是就此打住?这样讨论下去很可能完成不了教学内容!我做了个决定,看学生的具体回答而定吧!]
师:(很有兴趣)你为什么不同意?其他同学同意不同意?
[教师不妄加断言,反而对学生的意外提出的疑惑表示出探讨的兴趣,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
生:我同意!(部分学生表示)我不同意!(另一部分学生表示)(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纷纷要发表自己的高见。)
[尊重、善待学生,让课堂响着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敢于打破权威,具有批判的精神,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的价值取向。]
师:那么,我们分两队现场开展辩论赛。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一下,赞成哪一观点。(不一会儿,各组同学的都激烈讨论开了。)
[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
(一队)生1:我爸说了“商场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商场的生存规律。(慷慨激昂)
师:有道理。(推波助澜)
(二队)生1:不对。这样的行为是违背商场竞争法的。受损害的是消费者,是我们老百姓。(义愤填膺)
师:也有道理啊!
[“尊重学生的权利,倾听学生的声音,接纳学生的观点,支持学生学习,赞赏学生成功”,新课堂是合作互动的。师与生、生与生真诚合作,有效互动,凸现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昭示着教学的交往,促进课程“活资源”的创生。]
(一队)生2:现在我国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优胜劣汰。商品一天一个价,我们去商店买商品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二队)生2:这样做肯定违反法律的。温州的“炒房团”中国人都知道,到哪个地方,地方政府和房产开发商都很欢迎,国家为什么要出台政策抑制房价再度高涨?!
师:很不错!温州的“炒房团”都用上了。
(二队)生3:对,这种竞争就是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不仅对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不利,更会导致我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药品。这就跟“非典”时期,高价出售白醋一样,都是对消费者权利的侵犯。我国法律都是要禁止的。(很自信)
(辩论到了白热化,两队谁也不让谁。)
(一队的部分学生有些动摇,看着我的表情。)
师:(微笑着,期待着)现在你们队有无新的想法,说说看?
(一队)生4:我觉得对方说得也有道理。不然经济就会乱套了。
师:那么如果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希望经营者怎么做呢?
……
[珍视学生的信息,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教学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分析与反思
这堂课结束后,听课的老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是不是该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有没有必要让学生继续讨论与这节课‘无关’的问题?”“这位老师课堂上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恰当的?”“这样做值不值?”……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正是我们难得的课程“活资源”!
由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往往会提出我们未预设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常会遇到类似的突发状况。突发状况何尝不是一种教学资源?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最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参,而教学不是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吗?发掘学生这种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教师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它的出现,不仅没有害处,而且是难得的课堂生成的课程活资源,很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只要你放手让他去干,去创造。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智慧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资源。因为这些在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生热衷参与的问题,是全体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们思想政治老师要尽可能让课堂成为学生真实的探究经历,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中的问题,关心社会,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在这节课中,当一位学生引出了“某一商家低价进购高价卖出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道德?”的课堂突生的问题时,可能有许多老师(当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会发挥权威作用,让这样的问题模糊过关。这样虽然可以使教学能按教案预设那样顺利进行,但会遏止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使这位学生或更多的学生心中会有疑惑,或不信服。当然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化,而应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突生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亲历知识的生成。把课堂中突生的问题作为很好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在实际的教学记录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讨论探讨,学生的思维展开了,思考深入了;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最后终于解决了发现的问题。从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使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