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考政治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杨金翠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强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中考政治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各种素养的局限性,会严重影响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复习课尤其初三总复习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达不到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导致复习课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课作为授课课型的一种,是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构建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的课型,是新课程下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中考复习课教学方法单一性主要表现在“满堂问”、“满堂灌”、“满堂练”。例如:教师把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一对一回答,呆板的死记硬背;有的教师讲的口干舌燥,但下面没有呼应,教师视而不见,照讲不误,不做适时的教学调控;有的教师整节课以机械做题为主,仅用少量的时间对答案。这种忽略教学情境、教学艺术的复习课,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复习课的低效课堂。
  2、教学理念的偏差,影响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在复习课上,仅把学生当成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是教育理念的偏差。例如在探究活动中常常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稍有迟疑,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二是学生还未进入角色,未及深入思考,教师的结论就已经出来了;三是分组交流时,一些同学游离讨论,成了局外人。前两种情况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第三种情况是没有做到面向全体。这样的探究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谈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存在的误区是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认为以学生“学”为主,费事费力,课堂难以控制。担心完不成复习任务。思路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这种理念支配下的课堂是枯燥、沉闷和乏味的。
  3、学法指导上的欠缺,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
  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经常听到一些同学的反映是:“教材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书上原题我都能答上来,遇到开放性试题就丢分。”可见,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非常欠缺,而欠缺的主因是教师对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题海战术”就是教师学法指导欠缺的例证。
  4、其他方面:
  对学过知识的简单机械重复;对学科知识的零散的无秩序堆砌罗列;重知识传授,轻知识理解,轻能力培养。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缺少对学生思想教育。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
  因此,形成了复习课的低效课堂。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教育观念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表现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世界”的课程观,“以学定教”的教学观,“人人能行”的学生观和“注重激励”的评价观等。教学中要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内化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学案的设计,以往主要考虑教师怎么教,教材怎么用,新的教学观念要变教案为学案,学案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参与学习过程。高效的复习课应该是由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生成的结果。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2、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核心。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总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学生、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根据中考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做些尝试。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在平等、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谐的氛围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你的观点,更容易被影响和教化。其次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例如:复习课的板书设计可以通过图表或提纲的方式体现知识的线索与内在联系;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设疑、讨论等探究活动解决;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通过漫画、诗歌、案例等情境创设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方法要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3、运用揭示规律为重点的复习策略,提高教学成绩。
  揭示规律为重点的复习策略,就是在进行复习时要紧紧抓住教材中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解题训练,揭示规律,指导学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探究,我确定了这样有一定实效性的复习课课堂教学体例或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也可以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4、有一定实效性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1」反思诊断
  (1)基础知识反思:①通过课前的复习提问及时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问重在上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②出示达标要求:开卷考试下虽然不要求学生每个内容都能背出来,但对于老师的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在30秒内准确无误地在书本上找到答案;不允许出现张冠李戴,要求分清易错易混的考点;对于细碎的知识点,要求能离开书本回答等。学生对照要求,自我检测自己是否达标,督促学生加强复习,不断提升。
  (2)作业练习诊断:老师课前通过收取优、良、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根据作业抽查和反馈,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分析出错原因,有针对性的在全班讲解。讲解的重点在做题的方法指导。
  「2」体系梳理
  (1)教师出示本课的复习任务、目标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老师指导梳理考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多媒体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通过全班的交流,互相补充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4)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释疑解惑,不必面面俱到,重在抓住主干知识点。总体知识网络的形成,便于学生快速提取信息,同时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3」例题引导
  (1)教师选题: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适当的试题,题型最好是中考题型或直接选择近几年中考原题。因为在政治实行开卷考试以来,普遍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借助中考题型,不仅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而且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此类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
  (2)答题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4」专题练习
  (1)针对复习重点、难点,结合时政热点,进行限时训练。
  初中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日益拓展的生活。结合时政热点进行案例讨论,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课堂上的限时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简答、辨析、材料分析、实践探究等多种题型进行训练。这样既能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又能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3)对学生答题所暴露的问题予以及时点拨、矫正,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总结归纳错误题型。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共性问题进行及时点拨。注意“授之以渔”,及时点拨学习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5」分层作业
  编制层次不同的练习,既包括双基训练,也包括拓展练习。在作业设置时,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出发,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弹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也可以设置必选作业和可选作业供学生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