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怎样上好一节美术课

【作者】 李勇锐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美术教育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是发挥传道授业的启蒙家。然而,备课的充分性、课堂内容的有趣性、教学评价的实践性在一节美术课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艺术素养的提升,更需要保持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关键词:美术教学;策略;美术文化;多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敬畏三尺讲台,很想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是好课,鲜活,生动,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得到发展,而我们自己也能收获幸福,教学相长。我们怎么做,需要做哪些铺垫,才能上好一节课呢?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讲过:扎实的课是好课、充实的课是好课、丰实的课是好课、平实的课是好课、真实的课是好课。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严格上讲,不应该拿一个标准和模式来衡量什么是好课,但是,凡是好课,总有一些共同的东西,首先符合一些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具备学科能力和教育素养。我认为好课是各方面综合的结果,形成一节好课,除了课堂上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心理感受到的以外,我们更应该关注教师在课前和课后的工作
  我们熟悉的备课环节是形成好课的基础之一。其中怎样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怎样叙写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和灵魂。
  各种好课,都离不了一个“实”字,一节课要做到实,备课的环节就要做细做足,更要得法。教材分析一定要立足教材内容本身,在教材分析中体现递进、联系、整合、延续的关系,既保证教材核心内容的客观呈现,又能体现教材把握的主观照应。其次谈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年龄和心理,还要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机联系,切忌假、大、空,凭空杜撰形成套话,学生是个接近生活而又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望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能以更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因而课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要求,语言组织具有亲和力,让他们在美术课上既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也让他们积极调动大脑中的人生经历,找寻更贴近我们生活学习的审美体验。
  课堂上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语言、教态,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呈现。这就好比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我们能看到的是它的枝繁叶茂,看不到的是它那千百万条的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同样,一节优秀的课也是如此,背后是教师大量知识储备的厚积薄发,是教师在这一领域里那份执着与热情的流露。我想,一节好课就是一个老师综合素养的外在显现吧。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感觉,特别是听了某一类美术课的时候,会感觉这样的美术课历史老师,语文老师都能讲,而且可能比美术老师讲的更清晰,更彻底。美术作品,虽然与历史背景有关,但是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这种历史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你上课的内容再生动充实,语言再优美,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怎样让美术课做到纯粹,让审美和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功底呢?或者说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包含什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但为什么会出现老师说到的情况,反映了部分美术教师在学科素养和能力的缺失。美术课堂上不在于考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美术常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观察和表达。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所谓思维起于问题而止于结论,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的提出意味着一段思维之旅的展开。为思考而提问,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可以深化学生的思考过程。然而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师生对话也为学习美术作品鉴赏的方法提供了脚手架,引导学生由已知的信息和知识逐渐过渡到未知领域,并初步体验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各环节时,要从长远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多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关注课堂学生生成的新知识。
  1、课堂并不是越顺越好。害怕学生出错,担心学生出现不同的声音,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向正确答案,这种做法离学生成长的目标越来越远。
  2、氛围比方法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积极成长,热爱学习,导师团应凝心聚力打造班级文化,关注小组文化建设,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
  3、过程比结果重要。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成长的过程远比掌握知识本身重要。
  4、并不是因为学生有了学习能力才放手,而是因为你放手了,学生才能形成学习能力。大胆放手,不束缚,不限制,不怕犯错,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开放才能自由,才能衍生自主,自主才能催生人的创造力,学生才会拥有独立精神。
  5、广泛联系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把所学知识放到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界,引导学生联系、发现、感悟、应用、生成,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才能实现。
  现代美术教师知识结构要求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与美术教学能力相统一,具有合理的构成,以使教师具备人格的、学科的、教育的三方面专业素养。教师尤应注重艺术素养的提升,因为美术教师面对的是广大学生,担负着培养未来具有艺术素质的国民的重任,教师艺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学生艺术素养的成长。当然比学科能力和艺术素养更高级的则是对美术教育的一份热爱,一份执着以及美术教育在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那种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