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布置的认识

【作者】 薛其红

【机构】 梁丰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后作业布置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趣”激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活”乐人等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关键词:课后作业布置;以“趣”激人;以“理”服人;以“活”乐人
  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后作业布置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浅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都有所收获,语文课后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担负着同样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以最合理优化的方式达到使学生在多方面受教的目标。而现今学生对语文课后作业常表现出不感兴趣、不愿做、敷衍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今高中语文课后作业仍存在大量一刀切、形式单一、内容乏味、量大而含金量低的现象。而要优化作业布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趣”激人——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布置作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其“势”而激其“趣”,使学生在趣中学,在乐中获。
  以诗词学习为例,面对学生觉得诗词难学的实际,教师可以顺着学生对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的喜爱这一“势”,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旋律、歌曲的用词,教师可先在课堂上从学生喜欢的歌曲中选择一些有诗词意境美甚至歌词直接化用诗词的曲子,和学生一起体味、赏析,让学生由对歌曲的“爱”产生对诗词的“趣”。然后可以布置学生寻找更多歌曲中的“诗词”,在学习完课堂诗词后,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诗词根据内容改编成有质量的“中国好歌曲”。这样,学生有兴趣学,有兴趣体味,诗词对他们来说不再是枯燥无聊的,教学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
  二、以“理”服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在分层教学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中也要注意作业的层次性。即注意作业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基础弱一些的同学能够“吃得上”,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能够“吃得饱”,基础中等的学生能够“吃得舒服”。
  还是以诗词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诗词接受能力的的不同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对基础弱的学生布置他们熟读熟背并积累一些优美的诗句和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等。对基础中等的学生可布置他们对诗词进行改编,对诗词内容进行赏析。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布置他们一些探究性或延伸性的作业,如对诗词中某一疑问的探讨、对与课堂内所学诗词属于同一类型的其他诗词的分析及与课堂内所学诗词的比较等。这样做在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愿意接受,内心愉悦而不抵触从而有所获的同时还能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情”动人——关注生活及学生情感,有感情地布置作业
  于漪老师说: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争取做个教育家,做个“育人”的专家。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教文”要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课后作业除了知识性的作业外,教师还要注意布置一些有温度的情感性的作业,如在学习《我与地坛》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省察自己与父母亲人之间的关系。在每个学生与父母亲人相聚的节假日布置学生要孝敬父母、和家人沟通,在父亲节、母亲节这样的节日里提醒学生向父母道声感谢或写封信等。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体味生活。如在冬春之交开展“走近春天,邂逅诗意与美丽”专题活动,布置学生用写随感性的文章、寻找有关春天的诗词文、摄影、绘画等形式去关注、体味季节的变化,感受春天的魅力。再如,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一教学活动将时事话题引入课堂,布置学生针对话题写下自己的认识。这样,课堂就可以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激烈的讨论中处在青春的激情中的学生的情感就会被激发,思维碰撞出火花,教师也有机会开展相对有成效的自律、爱国、责任等教育了。
  总之,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从情感出发、从生活出发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渐渐摆脱生活是生活、学习是学习的心理感受,慢慢走出冷漠学习、无感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带着情感学习,带着情感体悟,使生活滋养学生的学习、使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四、以“活”乐人——灵活多变地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是一门艺术,在高中课程任务重、作业量大、学生情绪越来越不易起伏的现实情况下优化布置作业更是一门艺术。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愿意接受作业、快乐接纳作业直至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的状态,就需要注意作业布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对作业常有新鲜感,乐于做作业。如除了可以布置书面性的作业,教师还可以布置其他多种形式的作业,如演讲、辩论、阅读、观看视频、摄影、绘画等;除了教师自己布置作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布置适合自己的作业。
  以上是我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布置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对于作业布置的方法,不管使用哪一种,都还需要注意布置后的反馈。同时,既然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过程,那么,在作业布置中,知识性的作业是始终不能忽视的。
  语文课后作业时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课后作业的优化布置,放开手脚,注意知识性、过程性、情感性目标的统一,将作业、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真正使课后作业也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