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 肖远才

【机构】 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初中阶段,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这是培养他们兴趣和志向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期。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就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的加强。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课前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景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更为注重的是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而往往忽视了每节课的导语的设计,课前导语枯燥或者千篇一率,比如今天我们来学习某某课文等,这样的导语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就缺少热情,可想而知,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也会非常的差。因此,一堂课开头几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一首小诗,播放一段影视、歌曲,设置一个悬念等。比如,教《谈骨气》前,讲述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放唱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州》;教《菜园小记》由陶渊明的《归国田居》导入;教《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文章时将课文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投影出来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在设计问题时使问题富有趣味性、启示性,让学生既有探讨问题的浓厚兴趣,又有思考、想象的余地。比如《背影》一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橘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学习鲁迅的《社戏》一文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这样提问:假如你要和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如《皇帝的新装》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小孩子“最后”才叫了起来?老百姓的三句话在意思上有没有不同?这时同学们纷纷展开联想,激发起了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形式很多,说、唱、演、辩、诵均可。像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手抄报评比等。比如指导学生描叙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唱《好汉歌》;教《变色龙》时指导学生编课本剧;教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时组织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接龙等,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结尾巧留悬念
  电影界的“悬念大师”希区科克,总是在电影结束时留下一个悬念,让人们去细细回味、思考,使得人们对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印象深刻。我国古典文学中长篇章回小说结尾常用这么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一篇语文课文学完,除文中情节令人回味之外,若设下悬念则犹如钟声不绝于耳。不绝于脑的思考会给课文以生命的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延续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写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设置悬念:在那冰天雪地里,友人能否安全到达京城?什么时候才能与我相聚呢?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比较孔乙己和范进的异同,也可以设置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精心设计课堂结尾,把学生在课堂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去,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尽可能的使用多种教法进行教学,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好整节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