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作者】 王 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数学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有着广泛的普遍适用性,有着超越知识层面,能够让人们在数学探究的征途上从未知到已知的可能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被赋予了相当的重要性。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次将基本思想写入其中。初中数学还进一步提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也有着密切关系。这样,传统上的"双基"就扩展为了"四基",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丰富。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思想方法值得重视呢?其一是数学方法。这一类的思想方法与数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离开数学知识就谈不上这些方法的运用。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即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其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换元法、消元法,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复杂方程则化难为易。
  其二是普遍适用性的科学方法。例如数学中常用的归纳法,就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数学上的很多规律其实最初都来自于不完全归纳法。探究类的知识发生过程中,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一些规律的猜想。类比、反证等方法也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领略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美感。
  其三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思想。当代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张奠宙等特别注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强调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与数学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数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学好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哲学意识。
  例如典型的建模思想,它是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将遇到的问题表达成数学表达式,建成一个数学模型,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用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一旦学生熟悉这种数学思想并能熟练运用,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成功。再如化归思想,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也是一种非常基础、非常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它是指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思维的加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将问题变换、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以简驭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方法思考
  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的教学方法,即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以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并在以后的相关知识学习中熟练运用。这一思路一般运用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另一个是隐性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方法,但不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在后面知识的学习中有可能遇到,但总不以方法本身为目的,重点始终集中在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上。
  对初中学生而言,更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比较恰当的选择。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在于初中生的智力发展落后于身体发育,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并不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只能在运用中通过直觉思维建立一种类似于默会知识的能力。
  那具体渗透又该如何进行呢?关键是要加强渗透意识,即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要教授的某一知识中有哪些思想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渗透。在这种思路下,数学知识就会成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载体;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方法的运用和思想的熏陶。
  初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此后遇到有"数"又有"形"的知识点,就要让学生在"形"中寻找"数",在"数"中构建"形"。例如三角形知识中有三角之和为180°的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中有等量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过程中有很多逻辑关系。
  三、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渗透的反思
  数学思想方法之于数学知识而言,犹如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存在,但只有后者没有前者的数学教学又是空洞且不完整的。要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让初中数学学习有意思,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都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而渗透到底该如何进行,即怎样的教学行为才算是渗透,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