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大语文”时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
【作者】 陈灵玲
【机构】 新疆鄯善县辟展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一个人,只有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我们必须利用课后服务的有利时机,用课后服务之石,磨语文阅读之剑,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迎接“大语文”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大语文 阅读能力 课后服务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经典的传承与发扬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与之相对应的,在教育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语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的语文教学已进入“大语文”时代。所谓的“大语文”是语文课的升级版,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在内,它更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培养每一个孩子文史哲艺的综合素养。在“大语文”时代,如何让孩子从小就练就阅读的功夫,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课后服务的有利时机,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迎接“大语文”时代的到来。
一、在“大语文”时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高考做好准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有调查表明,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孩子学得好,学得快。从近几年的中高语文试卷来看,语文考试不仅考量学生的理解、评价与鉴赏能力,而且还考量“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将是中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趋势。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总分150分,其中阅读和写作的分数占到了130分,即使是字词基础考查也是放在阅读题里考,这样算下来,整张试卷阅读写作的比例高达90%。只有让学生学会文体阅读方法、学会各种文体的深度阅读、精读、文本的鉴赏,再加上多读、多积累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为中高考做好准备。
(二)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语言是进入知识殿堂的大门,而阅读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阅读是一种能力,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现在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化学、生物等科目,不仅考知识能力,还考阅读能力,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弄懂要求,就无从下笔,更谈不上取得好成绩。因此,阅读已经成了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急需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当学生拥有阅读能力,就是拥有了最重要的才能,就是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能力不仅会体现到语文考试成绩之中,更重要的是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深度探究不够。就目前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就课文教课文,就字词教字词,就课本教课本,语文教学达不到大语文的要求,不能应对语文教学的改革。目前语文考试的趋势,对阅读的要求已远远高出了平时教学内容,选文范围远超教材和一般中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正如老师们戏言:语文考试讲的都不考,考的都不讲。
(二)学生文学素养低,对古诗文学习存在畏惧情绪。古诗文学习对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背诵古诗文,但对古诗文的意思、意境、时代背景等不甚了解,让学生看见古诗文就害怕,望而生畏。在近几年的语文考试中,对古代诗歌体裁、艺术手法、诗意理解、思想感情等方面是重点,对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学生素材积累少,作文写作难度大。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喜欢把网上优秀作文找来改写,把别人的故事挪到自己的身上来,胡编乱造;有的学生作文对详写和略写的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还有的生拉硬扯,凑字数。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是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窄,素材积累少,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部分老师喜欢让学生背范文,以期在考试时“直接套现”,这种没有阅读、没有思考、脱离实际的作文教学,是培养不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三、利用课后服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大语文”理念,从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在“大语文”背景下,语文阅读范围更广,难度更大;阅读速度更快,阅读量更大,对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迫在眉睫。小学语文学习阶段,阅读能力是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小学时期的阅读,更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大语文”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阅读不是语文教师的事情,每个学科都面临着阅读的需求,都需要引导学生的学科阅读。从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一种读书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获益无穷。
(二)抓教师继续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果一个月中家庭藏书连一本也没有增加的话,那我就认为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如果苏霍姆林斯基还在,我们会有很多家庭和老师让他感到不安。“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所以,我们必须把老师的阅读纳入教研计划,每年规定必读书目,组织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并将教师读书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以研促教,以研促读,用老师的读书效应示范带动学生爱上阅读,把学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引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包括培养自主意识和传授自主阅读方法。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树立超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校图书馆是学校精神生活中心,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地之一。儿童的许多兴趣在这里得到满足,激发幻想的火花往往在这里点燃。”5学校的图书馆不能变成书籍的储藏室,而应成为孩子互动交流的场所,孩子精神世界提升的引擎。我们不能总是以学校里有多少藏书而骄傲,而应该为学校的图书有多大的流通量而欣喜。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课后服务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后服务的有利时机,开展各学科的阅读比赛,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和组织得力的老师敢于重奖,从而在学校、家庭形成爱阅读、想阅读的良好氛围。在课后服务的阅读引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勤做阅读笔记、勤查词典资料、勤于朗读背诵、勤于分享探讨、勤于练笔写日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6同时,要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要坚持积累素材,关注社会发展与自我生活体验。注重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摆脱立意的平庸,才能做到作文有内容、思想有深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身边、学校、社会上的时事与新闻,在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可以积累多样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阅文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黛安娜·墨菲、詹姆斯·墨菲,2020年5月,《如何教学生阅读与思考》,22,中青年出版社。
2.朱永新,2016年1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150,教育科学出版社.
3.朱永新,2016年1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216,教育科学出版社。
4.李镇西,2017年9月,《李镇西校长手记 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37,长江文艺出版社。
5.朱永新,2016年1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243,教育科学出版社。
6.高作宏,2020年9月,《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142.
关键词:大语文 阅读能力 课后服务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经典的传承与发扬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与之相对应的,在教育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语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的语文教学已进入“大语文”时代。所谓的“大语文”是语文课的升级版,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在内,它更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培养每一个孩子文史哲艺的综合素养。在“大语文”时代,如何让孩子从小就练就阅读的功夫,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课后服务的有利时机,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迎接“大语文”时代的到来。
一、在“大语文”时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高考做好准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有调查表明,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孩子学得好,学得快。从近几年的中高语文试卷来看,语文考试不仅考量学生的理解、评价与鉴赏能力,而且还考量“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将是中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趋势。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总分150分,其中阅读和写作的分数占到了130分,即使是字词基础考查也是放在阅读题里考,这样算下来,整张试卷阅读写作的比例高达90%。只有让学生学会文体阅读方法、学会各种文体的深度阅读、精读、文本的鉴赏,再加上多读、多积累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为中高考做好准备。
(二)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语言是进入知识殿堂的大门,而阅读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阅读是一种能力,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现在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化学、生物等科目,不仅考知识能力,还考阅读能力,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弄懂要求,就无从下笔,更谈不上取得好成绩。因此,阅读已经成了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急需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当学生拥有阅读能力,就是拥有了最重要的才能,就是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能力不仅会体现到语文考试成绩之中,更重要的是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深度探究不够。就目前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就课文教课文,就字词教字词,就课本教课本,语文教学达不到大语文的要求,不能应对语文教学的改革。目前语文考试的趋势,对阅读的要求已远远高出了平时教学内容,选文范围远超教材和一般中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正如老师们戏言:语文考试讲的都不考,考的都不讲。
(二)学生文学素养低,对古诗文学习存在畏惧情绪。古诗文学习对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背诵古诗文,但对古诗文的意思、意境、时代背景等不甚了解,让学生看见古诗文就害怕,望而生畏。在近几年的语文考试中,对古代诗歌体裁、艺术手法、诗意理解、思想感情等方面是重点,对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学生素材积累少,作文写作难度大。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喜欢把网上优秀作文找来改写,把别人的故事挪到自己的身上来,胡编乱造;有的学生作文对详写和略写的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还有的生拉硬扯,凑字数。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是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窄,素材积累少,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部分老师喜欢让学生背范文,以期在考试时“直接套现”,这种没有阅读、没有思考、脱离实际的作文教学,是培养不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三、利用课后服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大语文”理念,从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在“大语文”背景下,语文阅读范围更广,难度更大;阅读速度更快,阅读量更大,对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迫在眉睫。小学语文学习阶段,阅读能力是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小学时期的阅读,更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大语文”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阅读不是语文教师的事情,每个学科都面临着阅读的需求,都需要引导学生的学科阅读。从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一种读书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获益无穷。
(二)抓教师继续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果一个月中家庭藏书连一本也没有增加的话,那我就认为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如果苏霍姆林斯基还在,我们会有很多家庭和老师让他感到不安。“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所以,我们必须把老师的阅读纳入教研计划,每年规定必读书目,组织开展教师读书交流会,并将教师读书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以研促教,以研促读,用老师的读书效应示范带动学生爱上阅读,把学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引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包括培养自主意识和传授自主阅读方法。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树立超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校图书馆是学校精神生活中心,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地之一。儿童的许多兴趣在这里得到满足,激发幻想的火花往往在这里点燃。”5学校的图书馆不能变成书籍的储藏室,而应成为孩子互动交流的场所,孩子精神世界提升的引擎。我们不能总是以学校里有多少藏书而骄傲,而应该为学校的图书有多大的流通量而欣喜。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课后服务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后服务的有利时机,开展各学科的阅读比赛,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和组织得力的老师敢于重奖,从而在学校、家庭形成爱阅读、想阅读的良好氛围。在课后服务的阅读引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勤做阅读笔记、勤查词典资料、勤于朗读背诵、勤于分享探讨、勤于练笔写日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6同时,要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要坚持积累素材,关注社会发展与自我生活体验。注重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摆脱立意的平庸,才能做到作文有内容、思想有深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身边、学校、社会上的时事与新闻,在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可以积累多样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阅文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黛安娜·墨菲、詹姆斯·墨菲,2020年5月,《如何教学生阅读与思考》,22,中青年出版社。
2.朱永新,2016年1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150,教育科学出版社.
3.朱永新,2016年1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216,教育科学出版社。
4.李镇西,2017年9月,《李镇西校长手记 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37,长江文艺出版社。
5.朱永新,2016年1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243,教育科学出版社。
6.高作宏,2020年9月,《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