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化学课堂模式初探

【作者】 丁延军

【机构】 富县张村驿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初中化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为学生以后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贴近生活为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让学生更了解生活。因此,我思考着用尝试教育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激发兴趣·引导尝试·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喜欢化学、想学化学、乐意学化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备前提。
  化学课标中提到: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学习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的化学,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可见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知识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因此我们从生活中着手化学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认识化学改变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教学时我们可以找一些身边比较常用的物品代替书上的药品进行实验,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探究物理变化时胆矾的研磨这个实验学生对胆矾很陌生,但是我们改用粉笔来研磨,研磨成粉末后的粉笔同样可以抹出白色印记粉笔并没有变成其他物质,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2、认识生活改变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比如: 铅笔不是铅、“鬼火”是自然现象、在水里同样可以燃烧、生活中的金属一般都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等等。
  3、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其实简单的几个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蜡烛刚熄灭时点燃白烟也可以让蜡烛重新燃烧、空气中木条能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不能燃烧等等。本来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观察实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因此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在注意实验现象的同时还应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会思考实验成败的条件,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的学习。
  二、引导尝试
  引导尝试指的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情景、疑问等引导学生尝试新知了解新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过程。
  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保证实验的完成和课程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了解学生的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优化设计导学案,利用导学案去实现完成引导尝试。
  首先,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不怕出错。往往很多学生害怕自己出错,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做题错的多了失去信心,总觉得自己会出错,就更不愿意动手实践。此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出错,有时候错误能展示自己的不足,也有美丽的一面。而且,对于新学的知识不是谁都可以一下子全部掌握的,谁都可能犯错误。平时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新概念学习时让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和不好的学生都来展示背诵,此时他们对新知都不了解都有可能出错,等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同样再让那两位同学回答相同问题,往往成绩好的同学能够背诵了而成绩不好的同学还是不能背诵,此时便抓住时机让学生明白“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其次,分析错误原因,引导讲解。当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背诵好了一些关键的概念之后发现自己有时做题还会出错。这时教师就要再次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循循引导学生去尝试并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学生掌握了空气成分的时候往往只记住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这几个中的数据而忽视了大约和体积两个关键词语;而掌握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概念的时候学生往往注重同种元素而忽视纯净物等等。
  最后,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有效的将知识全部掌握,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精力不够。这就要求教师提前设计好精要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共同提高。教师就可以对小组进行指导节约时间效率更高。
  “引导尝试”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堂上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过程是完成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学生和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一个行为准则,保证课堂顺利的进行,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展示评价要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是一个放飞的过程。但教师也要注意组织好课堂展示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展示学会看别人的展示,建立恰当的评分机制促进教学有序进行,才是展示评价的真正意义。
  (一)在组内分工,让每个成员都能为小组服务,真正成为小组一员。在小组内设置以下职务。
  小组长,负责全组的工作协调组员间的关系监督各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小组纪律,保证小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记分员,记录小组加分减分情况,便于统计本组失分的原因;
  实验管理员,负责保护分配管理本小组的实验仪器,节约使用实验药品;
  卫生员,负责检查本组的卫生;
  导学案检查员,负责本小组导学案完成情况和作业收发;
  课前准备检查员,负责检查课前三分钟小组内成员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原则上小组长长期任职,而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情况不定时轮换,让小组成员明白小组之间各种分工的不同了解各种职位的职责和困难,使得小组间更加团结和睦。
  (二)我从这些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展示。
  1、课前展示。
  关注学生导学案的预习好坏,三分钟铃是否准备好上课(有实验的话看各小组实验仪器是否都摆放整齐),课前随机抽查三个已经学了的知识了解复习情况。
  2、课中展示。
  要求展示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站姿标准仪态大方得体,粉笔字工整易认,实验操作演示时动作大方得体,实验操作时组员是否乱动实验仪器浪费实验药品。
  看别人展示的学生要认真倾听,提出要有礼貌不能大声吼叫,更不能在教室四处乱闯。
  组内讨论的时候发表观点要有序且不能影响其他组的讨论。
  3、课后展示
  学生总结是否全面,小组内全体成员获得知识的全面性,还看各小组的卫生,实验仪器是否有损坏和摆放是否整齐。
  当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在评价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明显有进步的同学应该多鼓励,采取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互评教师再适当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尽管我们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困惑,但我们有邱学华老师20余年的理论实践,和一批一批改革成功的学校的崛起,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我们的课堂改革能够迎来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