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不同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蒋军涛

【机构】 连木沁镇汗都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有原则;"教学无法"则说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学得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受益。为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必须充分利用形式上、内容上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现就笔者在教学的点滴,谈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几点见解,作为抛砖引玉。当然,教法绝不仅限于以上这些方面。教师应该是集各家教法之所长,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涌现更多和更新的、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一、引入快乐游戏,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
  小学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情趣认同和喜欢游戏的天性出发,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中引入快乐游戏,把技术性教材游戏化。利用游戏的自由性和多变化性,使教学活动从内容编排到组织形式都能够与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匹配。以便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反应。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愉悦和欢畅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态度,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引领学生的自我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们编排了小青蛙找妈妈的游戏,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不同的同学扮演小青蛙找妈妈途中遇到的许多小动物(兔子、袋鼠、羚羊等),演示这些动物的跳跃过程,在游戏中实现了立定跳远内容的形象化、趣味化。同学们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活泼、快乐的体育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个性。课堂教学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一学生突然不舒服请假。游戏"踩踩猫"是一对一的对抗性游戏。这样只能让多出的那个同学充当裁判,致使那个学生失去一次参与运动的机会,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的玩,那个学生非常失望。那一幕也久久在我脑海中徘徊。所以当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偶发事件"遭遇"时,要善于冷静,以便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游戏教学的形式来使学生进行学习,并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情感和活动的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以它特有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儿童,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个人的品质和活动能力。运用"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广泛地获取运动知识,又能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采用电化教学,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课时有限,而体育教学内容中的许多高速、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是瞬间完成的,学生既不可能一次就将这些技术动作要领看清楚,内化为自己的体育技能;教师也难以有较多的时间一次次示范、讲解。不能快速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打了折扣,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电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处理成为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由静止转化为运动,充分展现时空转换灵活的优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在学习体操中的"前滚翻"时,我们先通过FLASH课件进行动作示范,将蹲撑、两手撑垫、曲臂、低头、两腿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翻等一系列动作要领分解展示给学生,并通过重放、慢放、定格等技术手段及教师的必要示范、讲解强化关键动作。由于学生看得清晰,感性认识明确,自然降低了教学梯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技术动作也就掌握得既快又好。
  四、开设民族体育,引领学生随机锻炼
  新课程小学体育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生体内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心肌力量还较薄弱,如果一味在教学中突出以竞技比赛为主的现代体育,突出体育的竞争和超越,不仅会由于运动项目的艰辛和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的情绪,而且可能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透射着浓郁民族气息的民族传统体育,集竞技、娱乐和健身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教育功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体育,实现学生的随机锻炼,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肌肉力量较小的一二年级学生,宜选择丢沙包、打陀螺、悠悠球、滚铁环等技术要求低、运动负荷小、娱乐和健身性强的民族体育项目;对于十一二岁的五六年级学生则选择武术、拔河、摔跤、太极拳、抖空竹等对力量、技术、速度和技巧都有一定要求的民族体育项目。民族体育的开设,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锻炼,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是每个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以弘扬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原则,规划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变革。以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鲜活与精彩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切实优化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