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周树林

【机构】 白龙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未来教育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的教授之道,学生可以在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下更加直观、快捷、明了、高效的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丰富知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 资源整合 自主学习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现代教育技术是未来教育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近两年已全面实现了“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学,现在本人就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探讨,期望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现在的教学模式趋向情境教学,和谐的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活动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枯燥的材料变成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壮美热烈、或幽默讽刺、或宁静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围中多熏染、多涵咏。让学生能更好地领悟真、善、美的内涵。
  二、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整合资源,拓展思维。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是一门立体式艺术,它更多地是对学生精神、思想上的熏陶和感染,创设一种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已成为语文课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用的界面,优雅的韵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和美感的陶冶。
  在农村,由于这样那样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比较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利用它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从而也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学生的知识面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会更加的广阔。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或是向学生讲述不可见的事物变化过程,或者因为受条件限制而难以直接展现的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或者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甚至是“越说越说不清楚”的情况,这些内容往往形成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培养“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现在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师很容易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首先,课前预习时让学生通过录像、网络等途径多方面了解作者,主动走近作者,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事业追求,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篇不同的文章,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课后练习,力争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多参与活动。通过活动的设计,既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育教育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它那强大的魅力。然而,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等诸多因素,因此,使用其辅助教学时,又可能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传统教学优势丧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强化和盛行,使许多教师纷纷淡化或放弃了许多传统教学行这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老师规范、工整、漂亮的书写对学生的书写起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优势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二、忽略学科特点,片面夸大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以语言学习为基础,是一个反复阅读,不断积累,不断“内化”的过程。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仅仅是一种手段,它代替不了学生“内化”的过程。
  三、忽视教材钻研,全力制作课件。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会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还往往会忽视教材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尤其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上会或多或少地被削弱,即使预设全面,也很难用课件上的固定模式来应对几十个学生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一旦有几个学生的思维出乎预设,整个课件可能会松驰的失度。如果每节课都尽全力制作精良课件,作为教师就很难去钻研教材,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真实而及时地了解学情,进而有针对性地准备下一节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欣喜辅助教学优越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的时候,我们应当理性地看清它的利与弊,本着实事求是地态度,带着为学生健康成长心理,扬长避短,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好这一高科技的辅助教学手段,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