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以昭化区为例浅析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

【作者】 贾祥兵

【机构】 昭化区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是旅游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此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旅游业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且有助于了解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 ;旅游影响;居民态度
  自昭化区提出建设宜居宜游幸福昭化、大力实施“文旅兴区”战略以来,昭化区貌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还是在地区形象上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那么,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角度来看,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当地居民对这些影响的感知态度又是怎样呢?由于笔者本人所学专业为旅游管理,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协助区旅游局的各类旅游接待事务,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接触较多,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观察及与他们交谈了解,现从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当地的旅游感知态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
  (一)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普遍明显地体现在经济方面。通俗地来说,就是发展旅游让他们“有利可图”。在走访各旅游目的地如昭化古城、平乐寺等,当地居民均认为,政府发展旅游业,一是增加了本地居民收入,二是增加了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三是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四是使本地居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游走在昭化区旅游景区内,你会发现景区内真正外来开设门店的比较少,绝大部分都是原住居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活状态感觉出来他们生活的惬意;同时,发展旅游业除了投入更大的财力外,还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当地居民们就近务工的比例很大。这些都说明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与经济效应使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影响较大,旅游的开发发挥了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
  (二)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我们发现,正如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态度一样,他们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积极方面感知较强烈,而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消极方面感知较弱。其中,积极方面的正面感知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二是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本地形象,三是旅游使居民本人增加了对故土的热爱和作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四是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当地文化的发展,五是旅游使古镇居民的思想更加开放。简单来说,旅游目的地居民能够接受黄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游客,能够和游客探讨各地不同的风俗,能够从不同角度来什么,能够不断引进新的产品、运用新科技成果,而不再如最初只会看“西洋景”,这些就是社会文化正面的影响。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旅游者的参观打扰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发展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等,但是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三)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
  在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上,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更加真实,最基本的就是房屋的风貌改造,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一致认为,旅游发展加快了当地环境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品质,也增加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在提到的这几项感知中,旅游的发展改善了一个地区交通状况使当地居民的正面感知最为强烈,就如俗话说的那样:“要致富,先修路”。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当地居民普遍觉得旅游者的大量到来,产生的生活垃圾增多了,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会让他们很头疼。
  (四)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
  通过走访了解,在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当中,昭化区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最直接、最强烈、最显像的感知是环境影响的积极方面。因此总的来说,昭化区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的是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且对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满意。我们观察到,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并且昭化区的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如四季之始“春意融融,欣欣向荣”时,初期接待游客量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对游客到此旅游是表示非常欢迎的。
  二、从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的几点建议
  第一,依靠群众。当地政府应该意识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是离不开目的地居民的。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的相关者群体,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目的地旅游业成功的关键。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等都应该把当地居民的意见考虑进去,这与当地旅游发展走上可持续化道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昭化政府及相关旅游规划部门应更加重视这一问题,积极落实各主体间利益分配制度,依靠群众发展旅游业,让旅游目的地居民以主人翁的意识更多地参与到旅游业的“大家庭”当中,提高他们的“家庭”归属感,让他们公平地享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利益。
  第二,加强过程控制。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昭化区内各旅游景区内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感知还比较弱,但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要经历一个旅游生命周期过程,我们希望看到昭化区旅游业保持一个健康、向上、可持续的状态,要防止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一些“变质“的观念、事物所影响产生质变。所以,当地政府应呼吁居民、游客等珍惜保护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未来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作好应对的准备。
  第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只要游过几个不同地方旅游景点的游客,都会感叹“只能就地游览,不能带走回忆“,原因就在于各地的旅游纪念品或者民俗活动的开展都大同小异、相差无几。因此政府要引导当地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深挖文化内涵开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突出自身的优势与亮点,这样不仅经济创收,更让游客有看头、有回忆,“到了昭化,不想爹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