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作者】 沈菊娥

【机构】 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功开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养成教育    规范    保障    引领    强化    落实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年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谈一谈。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曾经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的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每学期我校都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合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家长加强横向联系,充分运用微信、QQ、博客、校讯通等渠道交流,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家庭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能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些个体商户或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闲暇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就在家里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他们(这些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有一次我校有两位同学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一个同学说要拾金不昧交给老师,另一个同学说我妈妈说过捡到钱交给老师是傻瓜,结果这两位同学就把钱给分了,拿了钱去玩电子游戏,这就说明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何其严重。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这些都和家长的影响或他们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在一次教育我班杨XX同学时,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他回答说:"我家昨天下午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就说,不要紧,这一次我给你放假,就一次作业不做没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吗,在课堂上听懂就行了,我小时候就不做作业,考试一样考到好成绩。"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给家长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本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学校——社会相结合是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操场上、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如果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上有纸屑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校经常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校都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文明星、洁美星的评比,每学期我们都进行"星级学生"的考核,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现在我校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学生学习、生活井然有序,良好的校风、学风已然形成。养成教育的成功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班华:《现代德育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朱小蔓:《教育问题与挑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3] 班华:《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