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以职业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 杨永梅 陈 琦

【机构】 安徽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安徽黄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探讨了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教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分多个模块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职业能力;实验改革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of local university was discussed. And the affect factors of teaching quality was researched which was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respectively.In this paper,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university should cooperate with local enterprise in develop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experiment teaching outline, teaching methods.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built up by?modules.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vocational?ability;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重任[1]。然而,目前许多地方高等院校受办学条件和总学时不断压缩的影响,化学化工类的教学存在只重视理论传授和知识积累,而把实验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没有发挥出实验教学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用人单位对化学化工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的改革必将大规模地展开[3-5]。构建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先导,对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办学层次有着重要的意义[6]。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学生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不仅能获得专业知识,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7]。构建科学完整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正确的反映和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认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科学化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不同学科和类型的实验各具特点,故有必要构建独立的比较适合于我校实际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8]。现今,部分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大纲的编写没有跟上学校当今的办学定位的转变,依旧是照搬原有的教学大纲,有的有所更改,也经常是“换汤不换药”。在实验开出中传统实验有所减少,一味地强调综合性、设计性,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实验条件不足,仪器台套数不足,师资力量的薄弱等环节,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第二,教师教学理念亟待转变,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提升不够。
        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实验教学的各环节。有时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有所更新,教师不熟悉,也没有自身更好的学习和做足准备,增强自我动手的机会演变成了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中大部分没有企业实践背景,对现在用人单位急需人才类型不了解,教学中教的和学生最后应用的技能本领脱节,该学的没学到,不需要学的学了一大堆。
        第三,实验教学中,课时安排死板。
        实验教学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确实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教学监督部门为了能对实验教学有效监管,制定一系列制度来约束教学环节。但这种监管不能一刀切,不能变成了围和堵,不能为了防止出现课时不饱满,上课缩水现象就把制度框死。现在实行学分制,学生选课时间分散,课外活动较多,没课的时间只有分散的两个小时,而实验安排必须满两个半小时,教师只能将实验课安排在晚上和周末,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不重视实验课。
  第四,实验教学普遍没有建立可行性的、科学的过程管理评价系统。
  教学改革强调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除传统的考勤、预习报告,增加了课前问答、操作成绩,但是实施起来可行性不高,操作成绩很难有较大的区分度,教师也在学生当面给成绩时感到为难,而课前问答又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思考题部分重复较多,造成学生整天的写实验报告,却又对实验不知所云。对实验数据不重视,而教师课后忙于改实验报告,思考题,很难有精力潜心研究实验教学。每门实验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界定不清,造成该无机实验完成的技能培养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再重复一遍甚至几遍,造成巨大的教学时间的浪费,效果欠佳。
  “职业能力”[9-10]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迁移,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研素质是否得到提高,是否会对自然、科学形成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自我学习,得到的训练对将来的就业、从业是否有所帮助,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探索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系统,拟通过以下几个模块进行:
  (一)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训练可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以企业为依托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实训功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一方面,选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教学,形成校企互动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二)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与实验技能大赛,检验工、合成工等资格考试有机结合,避免重复讲授,提高对实验教学考核要求,从而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去除学生“实验课是副科,都能通过”的想法。真正发挥好实验课作为理论课延伸的作用,使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并且对实际效果做出评价标准。
  (三) 主要是对能力评价等模块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可行性高、可平行迁移的和细化的评价体系,并深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改革。推行实验教学的“多证书”制度,“上岗证”,就很多高校近年配置的多项大型仪器,可对学生进行培训,经考核后发放"上岗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结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调整,使实验课程教学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受到高度的关注,文中探讨了在转型初期地方性高校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企业合作,与实验技能大赛,检验工、合成工等资格考试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构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若飞,梁英. 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3,2:59-62.
  [2] 张立平,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6):72-74.
  [3] 陈爽、苏育志、梁红. 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1,6:81-82.
  [4] 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77-180.
  [5] 冯 伟、吴海霞、黄军建. 就业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6):91-93.
  [6] 吴兴应、张新桥等. 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12,15(2):161-163.
  [7] 石海信、许尤厚、龚立兵.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广东化工,2013,5(40):123-125.
  [8] 于红梅、杨梅.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的构建[J]. 吉林 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61-62.
  [9] 林 静.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94-95.
  [10] 李 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14):96-99.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KJHS2016B05,黄山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JXYJ13
  作者简介:杨永梅,女,黑龙江省五常县人,黄山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