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作业成为一种快乐——浅谈农村中段学生作业的设计

【作者】 吴艳梅

【机构】 乌市第128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减负”二字,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因为这一提法已经有20多年,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吗?书包是轻了,作业越来越多了,家长的抱怨声时有发生。每每听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话的时候让人的心里不免难受。“减负”不是在减轻学生书包重量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嘛!这时候如何设计作业?作业“减量增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农村低段孩子来说,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所处学校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孩子还是留守儿童,加之孩子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布置统一的作业,有的学生完成不了,而有的学生则感觉作业太单调。这样,激发孩子的作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无从谈起。
  关键词:减负 减量增值 个体差异 趣味性 生活性
  “减负”二字,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因为这一提法已经有20多年,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吗?书包是轻了,作业越来越多了,家长的抱怨声时有发生。每每听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话的时候让人的心里不免难受。“减负”不是在减轻学生书包重量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嘛!这时候如何设计作业?作业“减量增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农村低段孩子来说,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所处学校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孩子还是留守儿童,加之孩子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布置统一的作业,有的学生完成不了,而有的学生则感觉作业太单调。这样,激发孩子的作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无从谈起。以我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实践来说,我觉得作业的布置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作业布置因人而异
  《课标(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在日常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忽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无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总是布置统一、单调的作业,从而导致了作业的低效。
  差异发展教学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采取“响应性”教学措施,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个性化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在平时的作业中,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因而预习作业必不可少。在布置此项作业时不能一刀切。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基础低,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朗读课文,达到语句通顺,没有错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更要注意作业的反馈,我利用钉钉视频听孩子得朗读,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让孩子敢于读,爱上读;对于基础较好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边阅读边进行批注,同时利用电脑查找与之有关内容,例如写作背景,或是与之有关的内容,学会“瞻前顾后”。每日书面书写的作业更要因人而异,同样一本练习册没有必要每题必做,学习较困难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题型。而优秀的孩子可以不做基础,选择完成有挑战性的题型。
  二、作业设计趣味十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学习的内容(方式不限)。孩子们经过深思熟虑展现出来的形式可谓各不相同:有的小组当起了小小导游员,利用导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有的小组采用绘画的形式画出了他们心中的海底世界;还有的小组利用多媒体搜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将海底世界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语文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的,有用的事情,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2021版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的价值体教学中,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学生的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简单、机械的操练。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在语文与生活的处理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的接触点,用开放的视角,把触角伸向主体和主体的大千世界,向我们的全部生活开放,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 抓住“相似点"让学生产生兴趣。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此单元涉及到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在教学《元日》这首诗时,我先播放一曲热闹的《过新年》,让学生感觉过春节的欢乐气氛,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是如何过春节。(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等)然后出示古诗,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看看宋朝时人们又是如何过春节的?这样,使古诗与生活真切地联系一起,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自觉地去理解古诗。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得很轻松。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对作业产生诱惑力,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更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动脑、动口、动情、动手。
  2. 讲故事让学生树立自信。在进行四年级童话单元的的教学中,我就用心引导孩子们读童话,学童话,讲童话,编童话。因为我校处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读书量小,读的内容单一。但是孩子们同样有着美好的想象,对生活充满憧憬。因此,童话的教学弥补了孩子们的缺失。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将学到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让家人评价。来校后在班里讲童话,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到后来的落落大方变化之大让人吃惊。
  总之,教师布置作业应遵循量少质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尽可能让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更生动有趣,让我们的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满怀信心地把语文学好,用好。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课外语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