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 许 灵
【机构】 神木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 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 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最 佳方法。小学各年级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也安 排了口语交际专项训练。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 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 说要求更高,是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 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语、说话的发展,它不 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 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针对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训练。
一 、诱发非智力因素,消除怯场心理, 激发参与训练的兴趣
小学生按理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能力,但我们的学校地处城乡的结合部,而且 班级里又有不少的外地生。因此,他们大多 胆小、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老 师批评、怕被同学笑话、有时听话不专心,许 多同学在训练中既想说又不敢说,或说不清 楚。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 怯场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比如,可以先 让学生在自己的四人小组中练习说话,然后 推选代表上台说话,说不出或不确切的,教 师不能用一句“请坐下”了之,而是慢慢地耐 心加以引导,还可以让小组的其他同学补 充。然后再问学生:“是这个意思吗?”再让学 生重新说一说,满足一下学生的成功感。有 的学生说话情绪紧张,不知所措,教师要和 蔼、亲切地鼓励他们,或引用一些小笑话活 跃课堂气氛,建立民主氛围,消除学生的紧 张感。对于学生声音小、老低着头,教师不要 老说“大声点”,而要侧耳倾听,及时肯定对 的,纠正错的,尔后鼓励他:“说得真好,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其次,教师要多创造口 语交际机会,不要仅仅训练教材中安排的几次口语交际训练,而是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次机会得到训练。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亮相而且尝到成功的体验后,他们的胆子也就大了,态度也会自然,思维也会更清晰。再次,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从骨头里挑出肉来”,就是说最差的同学也要适当地给予表扬。还可以举行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谁的态度最自然等活动,受表扬的同学参与交际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另外,创设的口语交际训练要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不会感到太难,而且充满乐趣,自然会有参与训练的激情,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二、训练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在低年级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从最简单的开始,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易于接受,就会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不致于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即使是简单的口语训练,也要规范。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开头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一 共有5页图,我让学生看图以后练习说话。如第一页上,让学生说说有几幅图,主题是什么?又让学生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而那位男同学又在干什么?学生说完单句的话后,我又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从说一句到说几句话再到一段话,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再比如从简单的口语表达训练到模拟角色交际训练等。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由能听会说提高到灵活、机智地待人处事,发展思维。
三、口语交际训练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 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话是口语交际最重要、最直观、最具体的部分。所以说话能力应该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说 话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课堂上只答问题、口头造句、复述课文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师生语言交流等都可以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指出的是,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本身要作为学生摹仿的样本,在课堂上从用语到教态到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必须提供可学习的榜样,教师 讲课要通顺流畅,不但要把话说准,还要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让学生很好地摹仿,并转化为自己语言在实际交流中创造使用。同时,要克服方言的干扰,农村的学生开始说话时方言多,教师应当认真引导学生“学听”到“学说”,先要求学生讲出自己能讲的普通话,低年级学生能说清楚一句完整话以后,教师要给一定的句式或连接词,过渡到几句话,再发展到能连贯地说清楚一段话。听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织部分,有时它又是说话的前提。学生回话之前必须先听清楚、听明白,才能作出具体相应的反映。教师要设计“先听话再说话”的口语训练,培养“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比如,录音播放简短童话故事——小兔子运南瓜,然后把听到的故事复述一遍。喜欢童话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童话引入口语交际中,要让学生先仔细听,听明白了再说,可以多听几遍,练说 时可以按自己——互相说——上台说——表演说的顺序进行。这种训练形式生活有趣,学生听得专心,说的欲望也很强烈,收到的效果也好。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观察的态度要认真、细致,并养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设计观察图画(比如:我爱画画)或观察实物后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在口语交际中,离不开动手操作,比如:动手表演、手语暗示、动手拼接等,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比如:第一册者中“我会拼图”就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要多设计这类的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 、诱发非智力因素,消除怯场心理, 激发参与训练的兴趣
小学生按理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能力,但我们的学校地处城乡的结合部,而且 班级里又有不少的外地生。因此,他们大多 胆小、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老 师批评、怕被同学笑话、有时听话不专心,许 多同学在训练中既想说又不敢说,或说不清 楚。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 怯场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比如,可以先 让学生在自己的四人小组中练习说话,然后 推选代表上台说话,说不出或不确切的,教 师不能用一句“请坐下”了之,而是慢慢地耐 心加以引导,还可以让小组的其他同学补 充。然后再问学生:“是这个意思吗?”再让学 生重新说一说,满足一下学生的成功感。有 的学生说话情绪紧张,不知所措,教师要和 蔼、亲切地鼓励他们,或引用一些小笑话活 跃课堂气氛,建立民主氛围,消除学生的紧 张感。对于学生声音小、老低着头,教师不要 老说“大声点”,而要侧耳倾听,及时肯定对 的,纠正错的,尔后鼓励他:“说得真好,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其次,教师要多创造口 语交际机会,不要仅仅训练教材中安排的几次口语交际训练,而是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次机会得到训练。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亮相而且尝到成功的体验后,他们的胆子也就大了,态度也会自然,思维也会更清晰。再次,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从骨头里挑出肉来”,就是说最差的同学也要适当地给予表扬。还可以举行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谁的态度最自然等活动,受表扬的同学参与交际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另外,创设的口语交际训练要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不会感到太难,而且充满乐趣,自然会有参与训练的激情,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二、训练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在低年级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从最简单的开始,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易于接受,就会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不致于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即使是简单的口语训练,也要规范。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开头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一 共有5页图,我让学生看图以后练习说话。如第一页上,让学生说说有几幅图,主题是什么?又让学生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而那位男同学又在干什么?学生说完单句的话后,我又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从说一句到说几句话再到一段话,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再比如从简单的口语表达训练到模拟角色交际训练等。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由能听会说提高到灵活、机智地待人处事,发展思维。
三、口语交际训练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 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话是口语交际最重要、最直观、最具体的部分。所以说话能力应该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说 话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课堂上只答问题、口头造句、复述课文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师生语言交流等都可以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指出的是,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本身要作为学生摹仿的样本,在课堂上从用语到教态到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必须提供可学习的榜样,教师 讲课要通顺流畅,不但要把话说准,还要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让学生很好地摹仿,并转化为自己语言在实际交流中创造使用。同时,要克服方言的干扰,农村的学生开始说话时方言多,教师应当认真引导学生“学听”到“学说”,先要求学生讲出自己能讲的普通话,低年级学生能说清楚一句完整话以后,教师要给一定的句式或连接词,过渡到几句话,再发展到能连贯地说清楚一段话。听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织部分,有时它又是说话的前提。学生回话之前必须先听清楚、听明白,才能作出具体相应的反映。教师要设计“先听话再说话”的口语训练,培养“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比如,录音播放简短童话故事——小兔子运南瓜,然后把听到的故事复述一遍。喜欢童话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童话引入口语交际中,要让学生先仔细听,听明白了再说,可以多听几遍,练说 时可以按自己——互相说——上台说——表演说的顺序进行。这种训练形式生活有趣,学生听得专心,说的欲望也很强烈,收到的效果也好。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观察的态度要认真、细致,并养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设计观察图画(比如:我爱画画)或观察实物后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在口语交际中,离不开动手操作,比如:动手表演、手语暗示、动手拼接等,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比如:第一册者中“我会拼图”就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要多设计这类的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