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春梅

【机构】 大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好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质疑提问能力,要打破教学中的常规思维,设法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才得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是构成学科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新课标下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教材,努力开展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自觉创新地学习,形成创新人才。实践证明,新课标下的创新教育是有章可循的。在于把握好以下几个教育环节。
  一、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自主化,增进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給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通过讲解和学生做后,我把一道计算题(错题),让学生改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做,做完之后,再让学生一题多变,有的同学则用这道减法写出了一道加法算式,有的学生则用这道式题变出了不同内容的减法算式或加法算式,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与数学科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教师的引领方式十分有关,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教师引领方式。一般说来,过于简单、过于直接、过于枯燥的引领方式,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只有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才能使学生感到不抽象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而直觉思维和分析问题,进入学习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安排争论性强、趣味浓、对学生有刺激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相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指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分析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解答方法和解答结果都要进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千方百计找出一点优点给予表扬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当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20÷6,当学生发现“除不尽”时,就可让学生边观察竖式边思考这样的问题:各次所得的余数有什么特点?再除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通过算、看、想,就会得出“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结论,从而获得对循环小数这一概念的较好认识。
  二、打破常规——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就离不开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基础,对学习问题做一些设想和猜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猜想,不管是否正确,只要有新意,就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跳出了常规思维的圈圈。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更是学生开始进入创新思维过程的初始状态。这时,教师就不要认为学生的假设与猜想不正确而给予否定,否则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于萌芽状态而让思维中止。这种情况,教师就对学生多鼓励,并给学生助一臂之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助推下进入快车道。很多教师在这个阶段最易犯急功近利的错误,见到学生几次的回答或分析等是错误时,便沉不住气而直接说出正确的做法,这样既直接说出了学生的做法是错的,又间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一种自责。长此以往,还培养了一些不愿动脑而等老师讲解的学生,使教学活动回到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中,让创新教育彻底销声匿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际上,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培养好创新思维的教育,就是一种最失败的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就应当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能力铸就关键性条件。
  三、鼓励质疑------培养提高能力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过程,也不仅是看、算、答的简单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质疑提问。古人曾云:“学则思疑,疑则多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质疑,能提问,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良好体现。只有勤动脑、善动脑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试想,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只用眼看和耳听,不去思考问题,不去动手写字或演算,像一台录音机那样,机械的录下声音,那又怎样真正搞懂这声音是怎样发出,又怎样停止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去想,去假设,去猜想,去演算,去书写。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旁听者。
  当然,创新教育也不是只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就能实现的。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对各学科的学习,使各科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仓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组合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教学创新教育才是有实效的,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