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父爱无言,父爱深深——浅谈德育工作中的父爱教育
【作者】 田晓英
【机构】 茂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父爱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环节,“父爱如山,沉稳无言”,父亲的角色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亲的言行举止,思想导向,亲情倾注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如何引导教育子女是很多的父亲犯难的一块心病,或许只到嘴边,或许是骂,或许是打,或许是无声,或许是咆哮,或许是温柔,或许是任其自由发展。教育中,每个父亲都有自己的难处,也许是工作的原因聚少离多,也许是知识水平的欠缺,也许是来自内心的溺爱无法开口。班级德育工作中,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决定开展有关父爱教育的实践活动,以期望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收获。
关键词:感悟父爱 诉说亲情 学会感恩 摒弃溺爱 实践亲情
一、高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孩子在家里面,谁都惹不起!父母活得小心翼翼,说话做事生怕得罪了孩子,受到孩子的责备。民族地区父母的文化程度有的比较浅,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包办孩子所有的劳作,这就是对孩子的爱。这样溺爱,让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少爷和公主。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地上又怕风吹跑了。很多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优渥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养成了任性骄气的坏毛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怕面对失败,很少懂得感恩。在父母溺爱和庇护下生活,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只要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大发脾气,摔东西,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威胁父母……在班级教育中,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思想,错误做法,任由其发展,就是对教育的犯罪。
二、感恩教育的灵感与契机
2019年8月,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在一次班会课上,偶然间我感觉到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对父亲的感情很淡,甚至很冷漠,不懂沟通。于是,我在班上播放《父亲》这首歌,同学们跟着唱,但根本没有唱出对父亲特有的情感。我们班女生特别多,都说女孩是父亲的小棉袄,但我没有看到她们眼睛里对父爱的怜惜,歌声里也没有听出对父亲的感恩。高中生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并不正常的。作为班主任老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及感恩意识。于是,我决定通过三年的父亲节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于是以“父亲节”为契机,通过班级活动的形式,层层解读学生心中的父亲,了解父亲,感恩父亲。
三、案例具体实施
1.高一时候的“父亲节”活动------寻找父亲,寻觅“背影”
因为进校已经是8月,过了父亲节,于是我在半期后找了一个时间,提前让每位父亲给自己的孩子录一段视频,父亲在干什么就录什么,不用刻意换衣服,找地方,搞修饰。所以,视频发出来后,很多父亲就在农田干活时候拍的,一身尘土,满脸污垢,风尘仆仆。很多父亲因为紧张,说话还比较结巴。我把视频整理出来,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在班上开展活动。当我放出第一个视频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惊讶、忐忑、不安等表情。我给孩子们说,我不认识你们的父亲,视频出现谁的父母,谁就请站起来。刚开始孩子们都举得挺新鲜,心里在猜测父亲到底要给我说什么,可当一个文文静静女生站起来,她就开始哭泣,听完父亲的话,她开始放声大哭,这时很多女生也跟着落泪。为了让那个活动顺利进行,我对她稍做抚慰之后,她哽咽着说:“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开一次家长会,我不知道原来我的父亲这么爱我”。很多孩子们也在下面小声交流着,说最怕就是和父亲说话,怕她吼我,没想到他居然说出这些话(爱我的话)。视频播放完后,我又让孩子们录了一个小视频,表达对父亲的爱,虽然孩子们的表达有点生硬,但大多眼含泪水,深情脉脉。最后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话题为“父爱”的小作文,用一小段文字,写出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父亲挂念和感激。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关注父亲的艰辛,父爱的深沉,父亲笨拙话语后面的深意。
2.高二的“父亲节”活动--解读父亲,感悟父爱
在高二父亲节时,我班开展了第二次活动。我让每个孩子周末回家后去抓拍一张父亲干活时的照片,不要摆拍,悄悄进行,但必须是正面照。作品发给我后,我整理出来,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活动。每个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亲,很多孩子都是含着眼泪在向大家介绍,聆听的同学也在默默流泪。一位女同学上台后,开始哭泣,她一边哭,一边介绍自己的父亲,她说:“我的父亲比同龄人看起来要苍老很多,他从来不外出打工,一直在家种地,一年四季几乎没有星期天……该女生重点让我们看她父亲的手,那是一双非常粗糙的大手,满是老茧,虽然到了夏季,却仍然有着深深黑色的裂口。这个特定的“手”照,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情绪带动了起来,引发的全班女生们的一阵抽泣我们班全是农村的孩子,父辈不是种地的、就是打工的,我也利用这个细节引导学生不仅爱自己的父母,更要努力学习来回报他们。最后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话题“我眼里的父亲”,写一小段文字,这次比起高一时期,孩子们文字里,流露出对父亲的爱,显得更有亲情感和爱意。
3.高三“父亲节”活动—感恩父爱,立志成人
这次父亲节是在高考后,所以,在寒假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和自己的父亲合拍一张照片,必须拍出温馨感。照片发会,整理出来,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活动。这次的照片看起来温馨了很多。活动也是每个人上台向大家谈谈自己和父亲。看到一张张笑脸,我心里也很高兴,可是一个同学上台后打破了这一温馨的场面。她介绍道:“这是我的父亲,但他是一位智力低下的人,连钱都不认识”,班上的同学用诧异的眼光看向她,又用不可思议的目光向我证实,因为在同学眼中这是一个开朗,乐观,自信,努力学习的女孩,我微微点点头,示意她说的是真话。虽然我从高一知道她家的情况,但我一直怕伤她的自尊,让她有自卑感,所以在班上我从来没提过,前两次活动都是她大伯以父亲的身份参与的,我也就没多说。她接着说:“以前我不敢说,也是怕大家笑话我,但现在我懂了,无论怎样,他都是我的父亲,带给我生命的人,哪怕他智力低下,但对我是真的疼爱”。听完她介绍,全班一片掌声,经久不息,我也被这份情感动了。我看到照片她的父亲虽然目光有些呆滞,但笑容非常灿烂,像小孩一样纯真,能看出和女儿合影,他非常开心。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话题作文“爸爸,我爱你”。这次孩子们写出来的文字充满了感情,读起来很能调动人的情感,让我感觉到能写出“背影”的,不是只有朱自清一个人,学生们只要用心去感悟父爱,父亲的背影就无处不在!
四、播下感恩的种子,收获健康的人格
高中三年,孩子们身体会长高长大,认知能力也不断提升,但我更希望他们在思想上成熟,情感上丰富,人格上健康。三次父亲节活动,让孩子们对父亲有了全新,全面的认识,能用心去解读父亲,去感悟父亲,去亲近父亲;三次活动对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学会感恩父爱,感恩家庭,感恩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高三毕业之际,当我再一次播放《父亲》这首歌时,孩子们跟着唱,歌声里充满着感情,流露出对父亲的崇拜之意,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三次活动,三次收获,三次感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健康人格的培养,感恩教育的渗透,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我们读懂生活,善于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就能提高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体会到父爱无言,如山沉稳,父爱深深,穿越古今。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有灵性,有知识,有爱心,知荣辱,懂报恩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无小事,育人要用心。前途虽修远,踔厉复前行!
参考文献:
[1]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2]孙有福,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3期[3]袁园,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0期
关键词:感悟父爱 诉说亲情 学会感恩 摒弃溺爱 实践亲情
一、高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孩子在家里面,谁都惹不起!父母活得小心翼翼,说话做事生怕得罪了孩子,受到孩子的责备。民族地区父母的文化程度有的比较浅,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包办孩子所有的劳作,这就是对孩子的爱。这样溺爱,让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少爷和公主。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地上又怕风吹跑了。很多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优渥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养成了任性骄气的坏毛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怕面对失败,很少懂得感恩。在父母溺爱和庇护下生活,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只要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大发脾气,摔东西,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威胁父母……在班级教育中,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思想,错误做法,任由其发展,就是对教育的犯罪。
二、感恩教育的灵感与契机
2019年8月,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在一次班会课上,偶然间我感觉到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对父亲的感情很淡,甚至很冷漠,不懂沟通。于是,我在班上播放《父亲》这首歌,同学们跟着唱,但根本没有唱出对父亲特有的情感。我们班女生特别多,都说女孩是父亲的小棉袄,但我没有看到她们眼睛里对父爱的怜惜,歌声里也没有听出对父亲的感恩。高中生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并不正常的。作为班主任老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及感恩意识。于是,我决定通过三年的父亲节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于是以“父亲节”为契机,通过班级活动的形式,层层解读学生心中的父亲,了解父亲,感恩父亲。
三、案例具体实施
1.高一时候的“父亲节”活动------寻找父亲,寻觅“背影”
因为进校已经是8月,过了父亲节,于是我在半期后找了一个时间,提前让每位父亲给自己的孩子录一段视频,父亲在干什么就录什么,不用刻意换衣服,找地方,搞修饰。所以,视频发出来后,很多父亲就在农田干活时候拍的,一身尘土,满脸污垢,风尘仆仆。很多父亲因为紧张,说话还比较结巴。我把视频整理出来,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在班上开展活动。当我放出第一个视频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惊讶、忐忑、不安等表情。我给孩子们说,我不认识你们的父亲,视频出现谁的父母,谁就请站起来。刚开始孩子们都举得挺新鲜,心里在猜测父亲到底要给我说什么,可当一个文文静静女生站起来,她就开始哭泣,听完父亲的话,她开始放声大哭,这时很多女生也跟着落泪。为了让那个活动顺利进行,我对她稍做抚慰之后,她哽咽着说:“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开一次家长会,我不知道原来我的父亲这么爱我”。很多孩子们也在下面小声交流着,说最怕就是和父亲说话,怕她吼我,没想到他居然说出这些话(爱我的话)。视频播放完后,我又让孩子们录了一个小视频,表达对父亲的爱,虽然孩子们的表达有点生硬,但大多眼含泪水,深情脉脉。最后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话题为“父爱”的小作文,用一小段文字,写出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父亲挂念和感激。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关注父亲的艰辛,父爱的深沉,父亲笨拙话语后面的深意。
2.高二的“父亲节”活动--解读父亲,感悟父爱
在高二父亲节时,我班开展了第二次活动。我让每个孩子周末回家后去抓拍一张父亲干活时的照片,不要摆拍,悄悄进行,但必须是正面照。作品发给我后,我整理出来,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活动。每个学生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亲,很多孩子都是含着眼泪在向大家介绍,聆听的同学也在默默流泪。一位女同学上台后,开始哭泣,她一边哭,一边介绍自己的父亲,她说:“我的父亲比同龄人看起来要苍老很多,他从来不外出打工,一直在家种地,一年四季几乎没有星期天……该女生重点让我们看她父亲的手,那是一双非常粗糙的大手,满是老茧,虽然到了夏季,却仍然有着深深黑色的裂口。这个特定的“手”照,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情绪带动了起来,引发的全班女生们的一阵抽泣我们班全是农村的孩子,父辈不是种地的、就是打工的,我也利用这个细节引导学生不仅爱自己的父母,更要努力学习来回报他们。最后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话题“我眼里的父亲”,写一小段文字,这次比起高一时期,孩子们文字里,流露出对父亲的爱,显得更有亲情感和爱意。
3.高三“父亲节”活动—感恩父爱,立志成人
这次父亲节是在高考后,所以,在寒假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和自己的父亲合拍一张照片,必须拍出温馨感。照片发会,整理出来,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活动。这次的照片看起来温馨了很多。活动也是每个人上台向大家谈谈自己和父亲。看到一张张笑脸,我心里也很高兴,可是一个同学上台后打破了这一温馨的场面。她介绍道:“这是我的父亲,但他是一位智力低下的人,连钱都不认识”,班上的同学用诧异的眼光看向她,又用不可思议的目光向我证实,因为在同学眼中这是一个开朗,乐观,自信,努力学习的女孩,我微微点点头,示意她说的是真话。虽然我从高一知道她家的情况,但我一直怕伤她的自尊,让她有自卑感,所以在班上我从来没提过,前两次活动都是她大伯以父亲的身份参与的,我也就没多说。她接着说:“以前我不敢说,也是怕大家笑话我,但现在我懂了,无论怎样,他都是我的父亲,带给我生命的人,哪怕他智力低下,但对我是真的疼爱”。听完她介绍,全班一片掌声,经久不息,我也被这份情感动了。我看到照片她的父亲虽然目光有些呆滞,但笑容非常灿烂,像小孩一样纯真,能看出和女儿合影,他非常开心。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话题作文“爸爸,我爱你”。这次孩子们写出来的文字充满了感情,读起来很能调动人的情感,让我感觉到能写出“背影”的,不是只有朱自清一个人,学生们只要用心去感悟父爱,父亲的背影就无处不在!
四、播下感恩的种子,收获健康的人格
高中三年,孩子们身体会长高长大,认知能力也不断提升,但我更希望他们在思想上成熟,情感上丰富,人格上健康。三次父亲节活动,让孩子们对父亲有了全新,全面的认识,能用心去解读父亲,去感悟父亲,去亲近父亲;三次活动对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学会感恩父爱,感恩家庭,感恩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高三毕业之际,当我再一次播放《父亲》这首歌时,孩子们跟着唱,歌声里充满着感情,流露出对父亲的崇拜之意,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三次活动,三次收获,三次感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健康人格的培养,感恩教育的渗透,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我们读懂生活,善于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就能提高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体会到父爱无言,如山沉稳,父爱深深,穿越古今。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有灵性,有知识,有爱心,知荣辱,懂报恩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无小事,育人要用心。前途虽修远,踔厉复前行!
参考文献:
[1]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2]孙有福,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3期[3]袁园,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