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优化初中培智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李 凤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初中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教育与指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初中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语文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爱好,他们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的学习生活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愉快教学的情感基础,而这种情感基础是不能由一节或二节课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特别对于这些智力残疾儿童,他们的性格特点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冲动、易怒,喜欢用尖叫、哭喊和大笑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有的则迟钝、压抑、情感体验不强烈;有的敏感、自卑;有的好强、骄傲。这就需要老师必须具有持久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和风细雨的教导,能安定学生激烈的情绪;表扬鼓励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关心、爱护能令他们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达到情感的交流。
合理选择教材,引领身心成长。由于弱智儿童教育新课改下的教材目前还没使用,对他们来说,现有教材内容过难,而弱智儿童教育的目的倾向性也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致力于培养他们日后自立于社会的生活能力。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一定舍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的、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那些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符合弱智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以及他们生活中急需的知识内容增添到教学中来,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融合到一起。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等。还应结合学生爱动的特点,添加一些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不把教学内容拘泥在教材上,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在培智语文教学过程中,体态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体态语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体态语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首先,是对手势语的运用。这是一种用手来传达信息、表达意图的体态语。如在课堂上,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安静,就竖起食指与嘴接触;对学生说“很好”的同时竖起大拇指,来表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等,这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其次,是身势语的运用。这主要是指对头部、肢体和躯干的各部位体态语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头部的体态语对学生表示赞同或鼓励,在教学生尽量多用“点头”,少用“摇头”,在“摇头”时也应面带微笑,让学生知道虽然错了,但是老师并没有责怪你,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最后,是对体态语的综合性运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综合地运用体态语,要做到各种体态语的和谐统一,能够生动而形象的将主题表现出来,让学生不但能够更为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又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智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比理性认识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理解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性质的学习。由于培智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学生学习概念 、性质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教学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有培养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其他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智力题和数学游戏,应用题则注意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富有思想性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游戏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要知多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坚持让学生参与实际交往。言语是在言语活动中获得的,只有让学生多听多说才能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在交际中进行言语训练,有利于对比较抽象的语言理解,如“也、把、帮”“再见、你好“等,没有待定的语境是无法掌握的,还有利于学生对句子的掌握,祈使句、疑问句、陈述句,例如“快点儿”“你怎么了?”是语训中的重点句型,在待定的交际中进行语训有利于掌握这些句型。
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钻研、善于借鉴,就一定会找到许许多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关键词:初中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语文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爱好,他们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的学习生活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愉快教学的情感基础,而这种情感基础是不能由一节或二节课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特别对于这些智力残疾儿童,他们的性格特点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冲动、易怒,喜欢用尖叫、哭喊和大笑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有的则迟钝、压抑、情感体验不强烈;有的敏感、自卑;有的好强、骄傲。这就需要老师必须具有持久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和风细雨的教导,能安定学生激烈的情绪;表扬鼓励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关心、爱护能令他们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达到情感的交流。
合理选择教材,引领身心成长。由于弱智儿童教育新课改下的教材目前还没使用,对他们来说,现有教材内容过难,而弱智儿童教育的目的倾向性也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致力于培养他们日后自立于社会的生活能力。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一定舍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的、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那些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符合弱智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以及他们生活中急需的知识内容增添到教学中来,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融合到一起。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等。还应结合学生爱动的特点,添加一些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不把教学内容拘泥在教材上,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在培智语文教学过程中,体态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体态语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体态语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首先,是对手势语的运用。这是一种用手来传达信息、表达意图的体态语。如在课堂上,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安静,就竖起食指与嘴接触;对学生说“很好”的同时竖起大拇指,来表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等,这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其次,是身势语的运用。这主要是指对头部、肢体和躯干的各部位体态语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头部的体态语对学生表示赞同或鼓励,在教学生尽量多用“点头”,少用“摇头”,在“摇头”时也应面带微笑,让学生知道虽然错了,但是老师并没有责怪你,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最后,是对体态语的综合性运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综合地运用体态语,要做到各种体态语的和谐统一,能够生动而形象的将主题表现出来,让学生不但能够更为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又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智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比理性认识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理解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性质的学习。由于培智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学生学习概念 、性质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教学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有培养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其他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智力题和数学游戏,应用题则注意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富有思想性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游戏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要知多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坚持让学生参与实际交往。言语是在言语活动中获得的,只有让学生多听多说才能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在交际中进行言语训练,有利于对比较抽象的语言理解,如“也、把、帮”“再见、你好“等,没有待定的语境是无法掌握的,还有利于学生对句子的掌握,祈使句、疑问句、陈述句,例如“快点儿”“你怎么了?”是语训中的重点句型,在待定的交际中进行语训有利于掌握这些句型。
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钻研、善于借鉴,就一定会找到许许多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