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阐释及有效策略
【作者】 邹美霞
【机构】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镇南中心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教学教学现状及进行有效性教学成为教师、家长、社会对课堂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有效教学,作为课程提出的总目标与标准要求,为学生综合素养持续发展进行铺垫。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科目,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把握数学知识内容,在数学课堂中巧妙融入参与性及趣味性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小学数学;现状及有效教学
引言
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提质增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目的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拓展数学知识深度与广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采取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小学数学的相关教育经验,首先对有效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表达,再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出个人的操作路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教学强化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参与性及实效性,进而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释义:何为有效教学
(一)具体定义
目前,随着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不同情景、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将零散的数学理论知识体系化,提升数学学习趣味性,营造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数学课堂,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地域资源和学情实际,在教学内容上的取舍,让教材适合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从当初的课改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到如何在课堂有效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将简单的学懂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更要将学生能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探究知识的缘由作为主线,获得在数学学习中“四基四能”的提升,培育学生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新时期课程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二、当下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备课粗略,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各地域的师资等核心资源配置有差距,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形成了大多数乡村学校的学科教师需兼任多个学科教学任务。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教师备课时间不充裕,不得不进行简略备课或部分备课,甚至部分教师不备课直接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撰写教案备课过程中,通常依据教师参考用书备课写教案,过度依赖教参,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并未深入挖掘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制定,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参考用书,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对教材内容二次重构,备课具体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过于假大空。
(二)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学习积极性
很多时候,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坐下面听讲,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探讨交流以及完成课堂作业时间。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情况及理解掌握知识情况。同时,由于课堂教师授课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内无法完成作业,课堂作业通常在课外完成,这与国家教育减负主要方向适得其反,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志相违背。
(三)教材无法读透,教学效果低下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知识重要载体之一,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若数学教师在课前没有吃透理解教材知识,对数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无法精准把握,导致数学教师无法深入浅出开展教学工作,甚至学生对基础的数学原理、公式一知半见,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读懂吃透数学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深入解读,准确理解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设计意图,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思,打造高效精彩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乐趣,让学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真正爱上数学,推动小学生对数学深度学习。
(四)教学评价片面,限制学生创新
优质的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评价方式,积极的课堂评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乐趣。而在实际的课堂表现评价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主体不明确等局限性。课堂评价要贯穿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良好教学课堂氛围的体现,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很多时候,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过于注重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情况和学生成绩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的评价较为轻视。同时,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到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情绪、状态的观察。
优质的数学课堂,应确保每节课每位学生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发展。一般情况是,老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反馈评价。若学生回答的并不是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教师切勿直接否定回答,否则将可能打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数学学习信心有一定影响。为此,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自主性,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耐心分析,学生回答不够完善进行补充。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回归在生活中应用。因此,教师必须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乐趣这一目的。例如:在三年级《时分秒》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每天放学时间和每天到家时间,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学校到家所需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时分秒相关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有逛商场超市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计算商品价格,创建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物体轻重等日常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并且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关注学习过程,课堂灵活生动
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情况格外重视,而忽视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体验,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并未深入落实。教师若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性化差异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例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计算长方形面积所需哪些数据,引导学生以六个相同面积的正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进而对长、宽、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思考深入理解长、宽、面积之间面积的关系,并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训练数学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往往能够通过有效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与他人沟通,在交流表达中呈现学生个体的思维状态和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融合有效互动,相互补充交流,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中自主表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记不可采取催促或强迫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口算整十数加减法》过程中,对20+30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计算答案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2+3的基础上,引导20即2个十,30即3个十,20+30即为2个十加3个十,得5个十,也就是50。如此一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氛围,强化小学数学讲堂生动性趣味性。
(四)深度阅读教材,夯实数学知识
为确保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自身应读懂吃透数学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风格,并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现状对数学教材进行重组、拓展。趣为先导,引导小学生回归数学教材,从数学题海中脱离,以此减轻小学生作业压力,并关注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对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加以重视,尤其将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例如:数学教材的插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形象直观可视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直接展现数学教材中的插画,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画从而联系生活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该场景。学生在描述教材插画中很自然去发现、表达教材插图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初步实现与数学教材的互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小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学习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还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思考层次、表达的谦让等方面综合评价。从人文、价值观念的角度,学生是否具备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保护动物意识、环境保护等现代社会意识等综合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在于以这种考核和评价为导向的教育能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会更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科老师、甚至家长教育理念的变化和进步。例如:个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其行为品质较好,同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主动寻求其帮助。笔者在对其进行评价中,不单单从卷面分数进行评价,而是全面评价,发现学生闪光点,进而大力宣扬,让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点。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路径,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出发,懂得在过程中融合前瞻性思维,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价,以此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成出新,让每一位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芳艳.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J]. 考试周刊,2021(47):89-90.
[2]胡梦婷.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5):1156.
[3]张亮.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新课程,2021(22):188.
关键词:课程;小学数学;现状及有效教学
引言
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提质增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目的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拓展数学知识深度与广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采取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小学数学的相关教育经验,首先对有效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表达,再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出个人的操作路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教学强化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参与性及实效性,进而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释义:何为有效教学
(一)具体定义
目前,随着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不同情景、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将零散的数学理论知识体系化,提升数学学习趣味性,营造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数学课堂,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地域资源和学情实际,在教学内容上的取舍,让教材适合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从当初的课改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到如何在课堂有效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将简单的学懂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更要将学生能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探究知识的缘由作为主线,获得在数学学习中“四基四能”的提升,培育学生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新时期课程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二、当下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备课粗略,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各地域的师资等核心资源配置有差距,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形成了大多数乡村学校的学科教师需兼任多个学科教学任务。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教师备课时间不充裕,不得不进行简略备课或部分备课,甚至部分教师不备课直接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撰写教案备课过程中,通常依据教师参考用书备课写教案,过度依赖教参,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并未深入挖掘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制定,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参考用书,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对教材内容二次重构,备课具体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过于假大空。
(二)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学习积极性
很多时候,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坐下面听讲,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探讨交流以及完成课堂作业时间。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情况及理解掌握知识情况。同时,由于课堂教师授课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内无法完成作业,课堂作业通常在课外完成,这与国家教育减负主要方向适得其反,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志相违背。
(三)教材无法读透,教学效果低下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知识重要载体之一,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若数学教师在课前没有吃透理解教材知识,对数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无法精准把握,导致数学教师无法深入浅出开展教学工作,甚至学生对基础的数学原理、公式一知半见,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读懂吃透数学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深入解读,准确理解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设计意图,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构思,打造高效精彩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乐趣,让学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真正爱上数学,推动小学生对数学深度学习。
(四)教学评价片面,限制学生创新
优质的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评价方式,积极的课堂评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乐趣。而在实际的课堂表现评价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主体不明确等局限性。课堂评价要贯穿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良好教学课堂氛围的体现,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很多时候,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过于注重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情况和学生成绩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的评价较为轻视。同时,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到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情绪、状态的观察。
优质的数学课堂,应确保每节课每位学生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发展。一般情况是,老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反馈评价。若学生回答的并不是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教师切勿直接否定回答,否则将可能打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数学学习信心有一定影响。为此,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自主性,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耐心分析,学生回答不够完善进行补充。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回归在生活中应用。因此,教师必须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乐趣这一目的。例如:在三年级《时分秒》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每天放学时间和每天到家时间,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学校到家所需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时分秒相关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有逛商场超市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计算商品价格,创建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计算物体轻重等日常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并且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关注学习过程,课堂灵活生动
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情况格外重视,而忽视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体验,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并未深入落实。教师若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性化差异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例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计算长方形面积所需哪些数据,引导学生以六个相同面积的正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进而对长、宽、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思考深入理解长、宽、面积之间面积的关系,并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训练数学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往往能够通过有效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与他人沟通,在交流表达中呈现学生个体的思维状态和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融合有效互动,相互补充交流,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中自主表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记不可采取催促或强迫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口算整十数加减法》过程中,对20+30进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计算答案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2+3的基础上,引导20即2个十,30即3个十,20+30即为2个十加3个十,得5个十,也就是50。如此一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氛围,强化小学数学讲堂生动性趣味性。
(四)深度阅读教材,夯实数学知识
为确保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自身应读懂吃透数学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风格,并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现状对数学教材进行重组、拓展。趣为先导,引导小学生回归数学教材,从数学题海中脱离,以此减轻小学生作业压力,并关注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对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加以重视,尤其将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例如:数学教材的插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形象直观可视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直接展现数学教材中的插画,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画从而联系生活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该场景。学生在描述教材插画中很自然去发现、表达教材插图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初步实现与数学教材的互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小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学习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还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思考层次、表达的谦让等方面综合评价。从人文、价值观念的角度,学生是否具备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保护动物意识、环境保护等现代社会意识等综合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在于以这种考核和评价为导向的教育能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会更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科老师、甚至家长教育理念的变化和进步。例如:个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其行为品质较好,同学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主动寻求其帮助。笔者在对其进行评价中,不单单从卷面分数进行评价,而是全面评价,发现学生闪光点,进而大力宣扬,让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点。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路径,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出发,懂得在过程中融合前瞻性思维,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价,以此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成出新,让每一位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芳艳.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J]. 考试周刊,2021(47):89-90.
[2]胡梦婷.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5):1156.
[3]张亮.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新课程,2021(2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