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爱学生碰撞一颗真心

【作者】 赵光伟

【机构】 利州区工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最重要方面的工作。然而,经常听到不少老师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太难管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的确在当前,中高年级的学生的素质相对以前较差,许多学校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一群学生,他们厌学、泡网吧、打架斗殴、拉帮结派、作业不愿意做、上课玩手机、甚至有早恋的现象。表现差,成绩差,于是这类学生被冠以“问题学生”的称号,有的则干脆被称之为“差生”。老师对他们无可奈何,同学们对他们“敬而远之”,家长对他们更是恨铁不成钢。他们成了家长的心病,老师的心痛。解决好这类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提高中高年级德育工作时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颇为复杂,但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里。各种腐朽的思想文化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侵蚀当代中小学生,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刺激,形成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由于中小学生是年龄小、社会阅历不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
  2、家庭因素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加上父母对他们缺乏严格的教育和要求,因此他们很容易就养成任性、自私、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同时,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体验长幼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人伦亲情,容易缺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不懂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再加之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他们根本不懂劳动的艰辛,不懂珍惜财产,体恤他人,随意挥霍浪费,一点儿也不心疼、可惜。
  3、学校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也不再是不受干扰的世外桃源,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在校园中也有所凸显。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校片面的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再加之个别教师的教育方式失当,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使他们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从而加重了教育的难度。
  4、个人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活动具有极高的兴奋性、紧张性和强烈的冲击性、波动性。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发育较快,但是心里成熟的较慢,因此,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正确认知和正确处理,不能正确的调整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与人发生冲突和纠纷。所以,在这一时期,家长和教师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焦虑的紧张情绪产生。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顺利的过渡到这段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使他们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1、深化对问题学生的认识
  问题学生也是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是一个能动体,具有发展自身的能力和机能,能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反应不能仅仅限制于认识范围。也就是说,在教师的心理上,不能仅仅把学生当成一种认识对象、考试对象,而是要建立感情、需要等联系。大量事实表明,只要教师将心比心,用情感去换情感,问题学生是能教育好的。况且,在问题学生中,许多学生内心是积极向上的,而且本身的智力也是并不差,爱因斯坦、牛顿小时候也被称为没有前途的问题学生,但是他们后来都成长为大科学家。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问题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施有差异的发展。
  2、重建与问题学生的关系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有受儒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形象,头戴“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者光环以绝对权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对学生总是尽“教化”与“施与”的责任,对问题学生更是视为、“怎么教也教不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之类的角色。而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对老师的批评、漠视只好“唯命是从”。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平等,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教师在与问题学生的交流中,不应该以长者的姿态出现,而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朋友、亲人,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感受他们的情感。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爱人者,人爱之;敬人者,人尊之”。教师投给学生一份爱,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情,教师要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3、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我们知道,问题学生之所以有诸多不良行为,或是因为受不良文化、不良社会风气、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影响,心灵罩上了阴影;或是日积月累的失败的经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因此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如何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教育呢?我认为: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地人生态度。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和家长沟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家庭是生命的港湾,人生的航船从这里杨帆,家长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凡事喜欢斗狠,孩子自然而然就崇尚暴力;有的家长只在物质上关心孩子,在学习上不提要求,孩子也就贪图物质享乐,不求上进......可见,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配合学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教师在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中,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切不可盛气凌人。在家长面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学生,不要一棍子打死,而且与家长的沟通要坚持不懈,不要因为一次、两次效果不佳就悲观放弃。只要有爱心、耐心,一定会使学生有所转变。
  世界上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没有不成才的孩子。托尔斯泰说过:“教师既要爱事业,也要爱学生。”请相信你的学生吧,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请给你学生自信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请给你的学生一点力量吧,哪怕是哪一方面微不足道的潜能!我相信:面对后进生,面对问题学生,只要老师能够以人为本,碰触一颗真心,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丑小鸭一定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