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作文
【作者】 谢松周
【机构】 白桥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在小学阶段,一谈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痛,他们把作文看作是“苦差事”,分析原因是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范文、学生仿写,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离开了老师的“下水文”,学生便无从下笔。只有教师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好胜的心理特点,构建和谐愉悦的作文课堂,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动性,让学生快乐作文。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幽默因素,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望,使他们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转化为“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让他们“入情入景”,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参与作文,并求得快乐。
一、用言传身教,让学生亲近快乐作文
许多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负担,在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感,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作文,把作文想象得很神秘,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是很简单的一回事。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情或其他形式言传身教,把学生引入到简单通俗的作文中去。作文其实就是说真话、写实事、叙真情。教师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事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用丰富生活,让学生积累快乐作文
作文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社会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因此,教师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从中直接获取反映社会风貌、人情风俗的材料。
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是快乐作文的源泉。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原本就是作文的意义所在。著名作家老舍在《三年写作自述》中说道:“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京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现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能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参与社会生活,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有意义的事用心记下来,为快乐作文积累下丰富素材,今后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用和谐课堂,让学生体验快乐作文
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情感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民主、平等、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格调,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这样的和谐课堂,才能为学生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才能诱导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过程。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出一种写作情景或情感氛围,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灵感。
四、用评改互动,让学生品味快乐作文
当学生完成快乐作文时,教师不急于批阅,而是根据写作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四组,在组内采用学生交流评改互动,取长补短。小学生对“争当‘小老师’”非常感兴趣,在修改和批阅别人的作文时圈、点、勾、划、添,那劲儿还比自己写作文时认真。学生通过相互修改评阅,不但欣赏了别人的习作,多了一种立意构思,而且提高了对文章的鉴别能力。组内互评后,学生结合别人批阅建议和给别人的批阅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都很强,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多表扬少批评,评语要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说过:“教师要善于沙里淘金,发现哪怕是一点点长处。”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成功给予充分肯定,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的评语将他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哪怕是指出缺点及不足之处,也不要忘了带上鼓励的话。老师还可以巧妙地以分数为杠杆,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另外,在批改上,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对优生适当从严,对差生适当从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品味快乐作文。
五、用榜样激励,让学生享受快乐作文
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后,选出较典型成功的作文,在全班范读评讲,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经常在班上张贴和范读同学们的优秀文章,不但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学习的平台,更能转化为学生写作动力。教师将每次榜样作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选》中,每学期装订成册,选入作文较多的,给予奖励。这样的《班级优秀作文》,同学们比书店买的还感兴趣,争着看,都想让自己的作文编进书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还将最优秀的文章积极推荐给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后给予表彰奖励。每学期评选一次“作文新星”,用榜样激励,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让其充分享受快乐作文。
小学生初学写作,教师应鼓励他们写“大胆文”,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他们自由表达,思想上没有任何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怎么写就怎么写,因而他们都乐于表达,使他们觉得习作是一种乐趣,绝不会有“作文恐惧症”的产生。愉快的作文教学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人为本,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为先导,以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宗旨,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其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享受快乐。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幽默因素,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望,使他们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转化为“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让他们“入情入景”,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参与作文,并求得快乐。
一、用言传身教,让学生亲近快乐作文
许多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负担,在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感,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作文,把作文想象得很神秘,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是很简单的一回事。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情或其他形式言传身教,把学生引入到简单通俗的作文中去。作文其实就是说真话、写实事、叙真情。教师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事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用丰富生活,让学生积累快乐作文
作文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社会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因此,教师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从中直接获取反映社会风貌、人情风俗的材料。
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是快乐作文的源泉。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原本就是作文的意义所在。著名作家老舍在《三年写作自述》中说道:“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京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现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能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参与社会生活,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有意义的事用心记下来,为快乐作文积累下丰富素材,今后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用和谐课堂,让学生体验快乐作文
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情感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民主、平等、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格调,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这样的和谐课堂,才能为学生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才能诱导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过程。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出一种写作情景或情感氛围,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灵感。
四、用评改互动,让学生品味快乐作文
当学生完成快乐作文时,教师不急于批阅,而是根据写作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四组,在组内采用学生交流评改互动,取长补短。小学生对“争当‘小老师’”非常感兴趣,在修改和批阅别人的作文时圈、点、勾、划、添,那劲儿还比自己写作文时认真。学生通过相互修改评阅,不但欣赏了别人的习作,多了一种立意构思,而且提高了对文章的鉴别能力。组内互评后,学生结合别人批阅建议和给别人的批阅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都很强,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多表扬少批评,评语要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说过:“教师要善于沙里淘金,发现哪怕是一点点长处。”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成功给予充分肯定,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的评语将他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哪怕是指出缺点及不足之处,也不要忘了带上鼓励的话。老师还可以巧妙地以分数为杠杆,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另外,在批改上,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对优生适当从严,对差生适当从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品味快乐作文。
五、用榜样激励,让学生享受快乐作文
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后,选出较典型成功的作文,在全班范读评讲,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经常在班上张贴和范读同学们的优秀文章,不但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学习的平台,更能转化为学生写作动力。教师将每次榜样作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选》中,每学期装订成册,选入作文较多的,给予奖励。这样的《班级优秀作文》,同学们比书店买的还感兴趣,争着看,都想让自己的作文编进书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还将最优秀的文章积极推荐给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后给予表彰奖励。每学期评选一次“作文新星”,用榜样激励,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让其充分享受快乐作文。
小学生初学写作,教师应鼓励他们写“大胆文”,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他们自由表达,思想上没有任何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怎么写就怎么写,因而他们都乐于表达,使他们觉得习作是一种乐趣,绝不会有“作文恐惧症”的产生。愉快的作文教学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人为本,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为先导,以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宗旨,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其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