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以幼儿音乐活动教学为例
【作者】 崔素贞
【机构】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五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主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在《纲要》以及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音乐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从而提升艺术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与激发艺术兴趣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将幼儿音乐活动进行巧妙地融入,对于幼儿知识面的拓展、艺术水平的提升也能够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的心理、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同时,在幼小衔接阶段,由于身心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可塑性是极强的,他们的思想道德形成、智力发展、心理生理发展等方面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因此,在这个阶段,除了对于幼儿营养、物质上的满足之外,也要将音乐活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以便于满足幼儿的精神需求以及审美需求,同时,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师需要将课程与音乐活动进行巧妙的结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背景
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一线教师的薄弱点,遇到类似的活动课程教师会有畏难情绪。《母鸭带小鸭》这首作品在之前观摩课中有欣赏过,执教教师运用的是常见的图谱模式,用生动的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我在想是不就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幼儿动起来册?经过多次研课后,我搜索了大量鸭妈妈带鸭宝宝走路的视频以及游泳、捕食的录像,挑选出适合幼儿以及本节活动的片段和图片供幼儿观察、欣赏以及模仿。让幼儿在进行作品倾听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模仿鸭子走路的姿势、戏水的姿势等组织幼儿进行鸭子舞的编排或者韵律活动的表演,帮助幼儿在舞蹈或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动作幅度的控制,了解音乐节奏的变化。
二、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首先引导幼儿观看鸭子走路时的视屏录像,调动起幼儿已有经验并学习模仿鸭子走路。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2.教师边示范做正确的鸭子走路动作
(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相反方向的动作一样)
3.伴随音乐,幼儿自由联系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创编鸭子走路的动作。
1.鼓励幼儿做鸭子不同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鸭子的叫声并创编鸭子的动作。(幼儿双手手心朝下,放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鸭子“嘎嘎”的叫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鸭子的游泳并创编鸭子的动作。
3.接着邀请幼儿表演并做鸭子游泳动作总结:双手手心向下,在身体前方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摇晃尾巴,同时需要提醒幼儿做脚上踵步的动作。(师幼一起随乐而动)
4.分析音乐旋律特点,并针对性的进行重难点练习。
一至四小节是鸭子叫,师幼跟随音乐模仿做鸭子叫动作;五至六小节师幼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泳动作。
5.表演“母鸭带小鸭”
布置散步场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师幼一起跟随音乐去散步。着重引导让幼儿仔细观察,记忆其中的重要动作。
(三)结束部分
分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分配角色“鸭妈妈”、“鸭宝宝”并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三、过程的分析
以《母鸭带小鸭》的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幼儿回忆鸭子走路的过程。以便于后续模仿的进行,可以将一些生动有趣的视频录像给幼儿进行播放,并教授幼儿进行踵步动作的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音乐的播放,幼儿就可以在场地上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教授的基本动作之外,幼儿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进行动作的创新,并且,教师也要启发幼儿在练习动作时,要认真仔细的倾听音乐,并将整首音乐的旋律特点、节奏快慢等进行及时的分析,对于一些节奏较快的部分,动作的练习也要更有针对性。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母鸭带小鸭》韵律活动或者鸭子舞的表演了。韵律活动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演绎,3到4人一组,一个幼儿扮演鸭妈妈,其他幼儿扮演鸭宝宝,对于每个组幼儿的表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而鸭子舞的进行则要组织幼儿们一起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
在进行韵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不同音乐小节所应进行的动作的引导,如“第一至三小节,宝贝们需要做什么?”,那么幼儿就会根据刚才的练习进行回忆,会自然而然地学出鸭子的叫声,教室再问:“那么,第四到第六小节,我们应该做什么?”幼儿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鸭子走路的动作,这些指令的发出,以及动作的及时做出,都是因为幼儿在练习过程中已经对整首歌曲的旋律有了基本的记忆和把控。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鸭子舞进行引出,教师可以发出指令,“宝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啊,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教师就可以进行音乐的再次播放,让幼儿根据这首乐曲的前奏自动地开始队形的组织,并且根据音乐的节奏、韵律晃动自己的身体,做出练习好的动作,协调幼儿的四肢,控制幼儿的动作幅度,让幼儿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借此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审美上的充分锻炼。
四、结果分析
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发展,如果经过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后,幼儿本身已经能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把握了,他们在倾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已经能够对整个音乐作品音区的变化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有清晰地认知,对于乐谱结构的辨认能力也有了更加显著的提升,对于二段体以及三段体结构的感知也不会感到困惑了[3]。在发展的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音乐作品喜欢与否的表达也更加直接明了。
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及时的锻炼,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除了本文之中的《母鸭带小鸭》歌曲的欣赏之外,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可以将更多的音乐活动赋予课程教学,发挥音乐活动的作用,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幼儿在参与活动时,他们的情绪、心理、行为等也得到了及时地锻炼,注意力也十分集中,这对于整个课程进行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集中的,这也充分体现了音乐活动对于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重要建设作用,需要幼儿园以及相关工作者不断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的探索,以便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发展。如《沃尔塔瓦河》的歌曲鉴赏活动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爱国情怀,教师就可以在进行与爱国相关课程的讲授时,利用该乐曲组织适宜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提升审美素养之中,高涨爱国情怀。
五、评析
在进行《母鸭带小鸭》韵律活动组织以及鸭子舞组织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了音乐课程的灵活特性,并且也及时掌握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兴趣的点。教师将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把控了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参与课程、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意义,并将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了迅速地扩展,明确了幼儿对于生活的探索欲望以及求知欲,同时,教师也将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升身体素质的理论进行及时地了利用,进行了韵律活动以及舞蹈的组织,将音乐教学与游戏活动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并且让幼儿回忆和观看了生活中或者多媒体上所观察的到的鸭子走路的姿势,让幼儿在对《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有了充分地了解之后,在启发幼儿进行了动作的联系,并且让幼儿进行了乐曲节奏变化的倾听,让幼儿在这种更加直观情境之中,感受乐曲韵律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蔡杜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9):150.
[2]罗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之思[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192.
[3]戴天骄.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园合作之幼小衔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11):1.
(一)研究背景
在《纲要》以及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音乐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从而提升艺术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与激发艺术兴趣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将幼儿音乐活动进行巧妙地融入,对于幼儿知识面的拓展、艺术水平的提升也能够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的心理、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同时,在幼小衔接阶段,由于身心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可塑性是极强的,他们的思想道德形成、智力发展、心理生理发展等方面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因此,在这个阶段,除了对于幼儿营养、物质上的满足之外,也要将音乐活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以便于满足幼儿的精神需求以及审美需求,同时,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师需要将课程与音乐活动进行巧妙的结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背景
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一线教师的薄弱点,遇到类似的活动课程教师会有畏难情绪。《母鸭带小鸭》这首作品在之前观摩课中有欣赏过,执教教师运用的是常见的图谱模式,用生动的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我在想是不就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幼儿动起来册?经过多次研课后,我搜索了大量鸭妈妈带鸭宝宝走路的视频以及游泳、捕食的录像,挑选出适合幼儿以及本节活动的片段和图片供幼儿观察、欣赏以及模仿。让幼儿在进行作品倾听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模仿鸭子走路的姿势、戏水的姿势等组织幼儿进行鸭子舞的编排或者韵律活动的表演,帮助幼儿在舞蹈或活动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动作幅度的控制,了解音乐节奏的变化。
二、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首先引导幼儿观看鸭子走路时的视屏录像,调动起幼儿已有经验并学习模仿鸭子走路。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2.教师边示范做正确的鸭子走路动作
(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相反方向的动作一样)
3.伴随音乐,幼儿自由联系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创编鸭子走路的动作。
1.鼓励幼儿做鸭子不同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鸭子的叫声并创编鸭子的动作。(幼儿双手手心朝下,放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鸭子“嘎嘎”的叫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鸭子的游泳并创编鸭子的动作。
3.接着邀请幼儿表演并做鸭子游泳动作总结:双手手心向下,在身体前方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摇晃尾巴,同时需要提醒幼儿做脚上踵步的动作。(师幼一起随乐而动)
4.分析音乐旋律特点,并针对性的进行重难点练习。
一至四小节是鸭子叫,师幼跟随音乐模仿做鸭子叫动作;五至六小节师幼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泳动作。
5.表演“母鸭带小鸭”
布置散步场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师幼一起跟随音乐去散步。着重引导让幼儿仔细观察,记忆其中的重要动作。
(三)结束部分
分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分配角色“鸭妈妈”、“鸭宝宝”并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三、过程的分析
以《母鸭带小鸭》的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幼儿回忆鸭子走路的过程。以便于后续模仿的进行,可以将一些生动有趣的视频录像给幼儿进行播放,并教授幼儿进行踵步动作的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音乐的播放,幼儿就可以在场地上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教授的基本动作之外,幼儿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进行动作的创新,并且,教师也要启发幼儿在练习动作时,要认真仔细的倾听音乐,并将整首音乐的旋律特点、节奏快慢等进行及时的分析,对于一些节奏较快的部分,动作的练习也要更有针对性。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母鸭带小鸭》韵律活动或者鸭子舞的表演了。韵律活动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演绎,3到4人一组,一个幼儿扮演鸭妈妈,其他幼儿扮演鸭宝宝,对于每个组幼儿的表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而鸭子舞的进行则要组织幼儿们一起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
在进行韵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不同音乐小节所应进行的动作的引导,如“第一至三小节,宝贝们需要做什么?”,那么幼儿就会根据刚才的练习进行回忆,会自然而然地学出鸭子的叫声,教室再问:“那么,第四到第六小节,我们应该做什么?”幼儿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鸭子走路的动作,这些指令的发出,以及动作的及时做出,都是因为幼儿在练习过程中已经对整首歌曲的旋律有了基本的记忆和把控。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鸭子舞进行引出,教师可以发出指令,“宝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啊,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教师就可以进行音乐的再次播放,让幼儿根据这首乐曲的前奏自动地开始队形的组织,并且根据音乐的节奏、韵律晃动自己的身体,做出练习好的动作,协调幼儿的四肢,控制幼儿的动作幅度,让幼儿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借此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审美上的充分锻炼。
四、结果分析
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发展,如果经过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后,幼儿本身已经能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把握了,他们在倾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已经能够对整个音乐作品音区的变化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有清晰地认知,对于乐谱结构的辨认能力也有了更加显著的提升,对于二段体以及三段体结构的感知也不会感到困惑了[3]。在发展的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音乐作品喜欢与否的表达也更加直接明了。
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及时的锻炼,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除了本文之中的《母鸭带小鸭》歌曲的欣赏之外,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可以将更多的音乐活动赋予课程教学,发挥音乐活动的作用,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幼儿在参与活动时,他们的情绪、心理、行为等也得到了及时地锻炼,注意力也十分集中,这对于整个课程进行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集中的,这也充分体现了音乐活动对于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重要建设作用,需要幼儿园以及相关工作者不断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的探索,以便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发展。如《沃尔塔瓦河》的歌曲鉴赏活动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爱国情怀,教师就可以在进行与爱国相关课程的讲授时,利用该乐曲组织适宜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提升审美素养之中,高涨爱国情怀。
五、评析
在进行《母鸭带小鸭》韵律活动组织以及鸭子舞组织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了音乐课程的灵活特性,并且也及时掌握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兴趣的点。教师将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把控了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参与课程、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意义,并将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了迅速地扩展,明确了幼儿对于生活的探索欲望以及求知欲,同时,教师也将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升身体素质的理论进行及时地了利用,进行了韵律活动以及舞蹈的组织,将音乐教学与游戏活动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并且让幼儿回忆和观看了生活中或者多媒体上所观察的到的鸭子走路的姿势,让幼儿在对《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有了充分地了解之后,在启发幼儿进行了动作的联系,并且让幼儿进行了乐曲节奏变化的倾听,让幼儿在这种更加直观情境之中,感受乐曲韵律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蔡杜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9):150.
[2]罗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之思[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192.
[3]戴天骄.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园合作之幼小衔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