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素质培养
【作者】 郭 英
【机构】 神木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我国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指出:“现行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切切实实在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多少优秀人才是经过教育培养成才的,没有教育,世界可能还处在野蛮时代;没有教育,人类不可能享受到这么丰富的文明果实。所有一切有见识的人无不把教育放在兴国、兴家的头等重要地位。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教育的不当,使多少儿童的聪明才智受到压制而未能充分发展。陈旧的教育内容,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划一呆板的教育制度等等不知使多少有才华的人被扼杀在摇篮里。”
吕型伟先生的这番话,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讲的都是教条的东西,特别是高考,基本上是考理论,而忽略了课堂外的其他知识。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只有理论没有能力,成了十足的“高分低能儿”。这样的学生是很难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变化的,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会不利。为了能够顺应时代、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应该对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因此,在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改。当然,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我国教育的现状,还要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教师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知识要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要更新以及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等等。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与教师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等都要有较大提高。
与先前的政治课程标准相比较,新课程标准重点解决了“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淡化了学科体系,增强了时代感,强化了实践环节。具体为: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增加了用于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与现在的提法不相符合,观念比较陈旧,或纯知识性、概念化的内容做了删改;对过高的认知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同时增强了时代感,并增加了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活动发生了新变化。要实现这些变化,必须以培养和提高教师高素质水平为支撑,而政治教师的素质水平不应该只体现在教学水平上,它应具有全面性。笔者认为要在以下方面对政治教师的素质进行培养与提高。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魂,是教师做人从教的基础。政治教师对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动力。政治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钻研科学知识,加强文化修养,使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经验是政治教师素质培养中的核心,同时也表现出教师的道德精神。作为政治教师主要从事德育工作,要求其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是政治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和资本。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有四个要素组成:学科知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一种特殊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原课程,老教材来说,大多数教师实践起来都比较得心应手,特别是有些教师承担某一课程已有好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驾轻就熟,毫无问题,但对于二期课改来说,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面临着全新的课题,都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适应的过程,都需要在教学能力上再提高,都要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在面对学生时做到有趣、生动、有效,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得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于观、学生观、质量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等。
政治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也要具备教学能力。教师的能力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必备的心理条件。笔者将政治教师的能力结构分为两大方面,即政治教师的智能和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合作共事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更新自己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要从“封闭式”向“合作式”转变。传统教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不少教师画地为牢,不自己禁锢在学科的壁垒中,不涉猎其他的学科知识,而新课程的综合特性,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的合作。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的合作,培养自身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因此,教师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掌握与创新性的开拓与应用。作为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形式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去,努力提升和培养自己的素质。而本文所研究探讨的只是政治教师素质中的一部分,还望政治教师全面提升自己。
吕型伟先生的这番话,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讲的都是教条的东西,特别是高考,基本上是考理论,而忽略了课堂外的其他知识。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只有理论没有能力,成了十足的“高分低能儿”。这样的学生是很难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变化的,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会不利。为了能够顺应时代、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应该对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因此,在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改。当然,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我国教育的现状,还要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教师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知识要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要更新以及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等等。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与教师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等都要有较大提高。
与先前的政治课程标准相比较,新课程标准重点解决了“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淡化了学科体系,增强了时代感,强化了实践环节。具体为: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增加了用于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与现在的提法不相符合,观念比较陈旧,或纯知识性、概念化的内容做了删改;对过高的认知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同时增强了时代感,并增加了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活动发生了新变化。要实现这些变化,必须以培养和提高教师高素质水平为支撑,而政治教师的素质水平不应该只体现在教学水平上,它应具有全面性。笔者认为要在以下方面对政治教师的素质进行培养与提高。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魂,是教师做人从教的基础。政治教师对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动力。政治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钻研科学知识,加强文化修养,使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经验是政治教师素质培养中的核心,同时也表现出教师的道德精神。作为政治教师主要从事德育工作,要求其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是政治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和资本。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有四个要素组成:学科知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一种特殊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原课程,老教材来说,大多数教师实践起来都比较得心应手,特别是有些教师承担某一课程已有好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驾轻就熟,毫无问题,但对于二期课改来说,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面临着全新的课题,都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适应的过程,都需要在教学能力上再提高,都要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在面对学生时做到有趣、生动、有效,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得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于观、学生观、质量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等。
政治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也要具备教学能力。教师的能力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必备的心理条件。笔者将政治教师的能力结构分为两大方面,即政治教师的智能和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合作共事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更新自己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要从“封闭式”向“合作式”转变。传统教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不少教师画地为牢,不自己禁锢在学科的壁垒中,不涉猎其他的学科知识,而新课程的综合特性,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的合作。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的合作,培养自身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因此,教师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掌握与创新性的开拓与应用。作为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形式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去,努力提升和培养自己的素质。而本文所研究探讨的只是政治教师素质中的一部分,还望政治教师全面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