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作者】 易 姗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音乐是一切艺术教学中最生动、最活跃的艺术,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锻炼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而兴趣才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只有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们带着真情实感去体验音乐,走进音乐,让他们充分享受到音乐的无比美妙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音乐课是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然而,由于受各种传播媒介的影响,许多学生只爱唱流行歌曲,对音乐知识和课本上的歌曲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动力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起着促进作用。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西方教育理论先驱霍尔巴特和杜威也十分重视兴趣在知识获得、保持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趣的学习能够使知识转变成学习者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够成为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热情的诱因,从而激励其进一步的学习。
  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影响。教师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语言艺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解除学生疑难、其弟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在教学中,也曾经发现这样的现象,或因语调、音色难听,或因教师语言平淡枯燥,或因教师语言不精炼,不能表情达意,致使学生感到反感,甚至昏昏欲睡或焦躁厌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而光。而那些具备语言艺术的教师讲课,学生的情绪就高涨,学生兴趣就浓。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之大。作为教师,一定要学好语言,要把不仅普通话学好,做到发音准确,正音清晰,,而且力求做到字正腔圆、重音恰当、节奏适宜、语言适度、生动形象、诙谐活泼,精炼准确、言尽其意、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教师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够形象生动地传递教学信息,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愉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郁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通常的观念中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走弯路,提高音乐素质。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教师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五线谱,我先教手指五线歌,学生在边唱边做动作中,很快掌握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寻找相应的语言词。
  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的适时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只头脑,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作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倾注着关爱、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正是基于此,在教学中,适时给与学生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几乎是是每节课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与投去学生鼓励、赏识的目光或口头赞扬。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答的精彩、去的成绩摸摸头活在学生的课本目录上用彩笔画上一朵小花,有时候还会把受到表扬学生的姓名工工整整地写在学习园地里,号召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在如此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并且随时都能够体验到被老师关注、喜爱的快乐和幸福, 教师自己亦会被学生所尊敬和喜爱。
  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只有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就会有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就不是负担。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通过教育的结果。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用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装扮起来,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
  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首先通过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记忆歌词;然后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沙球、木鱼)为歌曲伴奏。既培养了思辨能力,训练了技能,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