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复习课
【作者】 杜学章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课堂的优劣,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真正创造“高效和谐 思维对话”课堂,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复习课;创造性设计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基础课型;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给人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容易有成就感,是难以把握的。
复习课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性。复习课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七大创新:一、创设情境,在氛围上创新。二、有机渗透,在品德上创新。三、联系生活,在实践中创新。四、趣化复习题,在兴趣上创新。五、体现开放性,在知识上创新。六、自主整理知识,在内在联系上创新。七、关注方法,在能力上创新;复习课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关于复习课的教学有许多学者作了很多研究,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研究的对象着重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结构模式,对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却较少改变,往往缺少新意,显得枯燥乏味。根据复习课本身的特征及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数学复习课都没有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重复练习,受应试模式和海题战术而缺少新意,显得枯燥乏味。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数学复习课的创造性教学应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学生不在是“知识的容器”不在是“可以任教师和家长摆布的容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好不好,关系到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本课题主要从设计小学数学复习题方面进行一些研究。
复习讲解过程:尊重学生、关注理念。传统复习模式是通过师生问答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或由教师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列成表格或图,直接奉献给学生。而青岛版教材的设计,让教师必须研究复习内容的特点,精心思考,注重教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知识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求索、在参与中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教师牢牢地控制着,绝对不能出轨,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数学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组织探索活动即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诠释。数学教学由过去的主要关注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正是青岛版教材的突出特点。例如,在计算复习教学中,教材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教材设定算法——教师示范算法——学生模仿算法——训练强化算法”等计算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用问题情境“王老师要买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她带了800元,够吗?应找回(或再付)多小元?”激发学生的计算愿望,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在交流中评价、确认和修正算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算法,逐步引导优化复习,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要求学生每一种算法都掌握。放手尝试后,效果真是“谁用谁知道”好!“促进知识系统化”,小学阶段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是同构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并理解教材,做到前后呼应,对于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帮助学生主动实现同化或顺应,从而建构科学的认知结构。“学段目标”强调“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因此复习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之纵成线、横成片。并具体分析所构建的知识网络的每个知识要点(特别是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的目的。
复习练习过程:开放教学、适度提升。确立“开放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标准,青岛版教材提出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解题思路的开放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它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放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复习内容、开放的复习空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复习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复习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转变角色,和学生一起回顾,帮助他们系统掌握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复习,巩固知识、拾遗补漏、拓展思维,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清晰的知识轨迹,为获取更多的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夯实基础、注重能力,《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重视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练习,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教师不仅要十分重视例题的设计,还要特别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变式题、综合题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使每道题发挥更大的效益,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学会举一反三;合作交流、注重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乌申斯基的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数学课堂的优劣,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真正创造“高效和谐 思维对话”课堂,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复习课;创造性设计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基础课型;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给人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容易有成就感,是难以把握的。
复习课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性。复习课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七大创新:一、创设情境,在氛围上创新。二、有机渗透,在品德上创新。三、联系生活,在实践中创新。四、趣化复习题,在兴趣上创新。五、体现开放性,在知识上创新。六、自主整理知识,在内在联系上创新。七、关注方法,在能力上创新;复习课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关于复习课的教学有许多学者作了很多研究,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研究的对象着重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结构模式,对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却较少改变,往往缺少新意,显得枯燥乏味。根据复习课本身的特征及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数学复习课都没有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重复练习,受应试模式和海题战术而缺少新意,显得枯燥乏味。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数学复习课的创造性教学应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学生不在是“知识的容器”不在是“可以任教师和家长摆布的容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好不好,关系到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本课题主要从设计小学数学复习题方面进行一些研究。
复习讲解过程:尊重学生、关注理念。传统复习模式是通过师生问答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或由教师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列成表格或图,直接奉献给学生。而青岛版教材的设计,让教师必须研究复习内容的特点,精心思考,注重教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知识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求索、在参与中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教师牢牢地控制着,绝对不能出轨,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数学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组织探索活动即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诠释。数学教学由过去的主要关注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正是青岛版教材的突出特点。例如,在计算复习教学中,教材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教材设定算法——教师示范算法——学生模仿算法——训练强化算法”等计算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用问题情境“王老师要买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她带了800元,够吗?应找回(或再付)多小元?”激发学生的计算愿望,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在交流中评价、确认和修正算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算法,逐步引导优化复习,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要求学生每一种算法都掌握。放手尝试后,效果真是“谁用谁知道”好!“促进知识系统化”,小学阶段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是同构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并理解教材,做到前后呼应,对于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帮助学生主动实现同化或顺应,从而建构科学的认知结构。“学段目标”强调“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因此复习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之纵成线、横成片。并具体分析所构建的知识网络的每个知识要点(特别是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的目的。
复习练习过程:开放教学、适度提升。确立“开放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标准,青岛版教材提出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解题思路的开放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它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放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复习内容、开放的复习空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复习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复习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转变角色,和学生一起回顾,帮助他们系统掌握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复习,巩固知识、拾遗补漏、拓展思维,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清晰的知识轨迹,为获取更多的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夯实基础、注重能力,《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重视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练习,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教师不仅要十分重视例题的设计,还要特别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变式题、综合题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使每道题发挥更大的效益,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学会举一反三;合作交流、注重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乌申斯基的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数学课堂的优劣,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真正创造“高效和谐 思维对话”课堂,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