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魏翠薇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的障碍及原因。笔者还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关键词:语言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界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因此,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及内容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二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跨文化交际在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所取得成绩
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枑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枒……。”为此新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现行的九年义务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 而且还具有趣味性,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 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 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 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
2.跨文化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教学的过程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初中英语教育更是如此,考试多半重在读和写,学生的考试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并不多。对处于西部落后地区的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当前的英语学习是强迫性的。
(2)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不容乐观
对处于西部落后地区的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当前的英语学习是强迫性的。如果英语不是中考统考科目,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学英语。即使现在正在学习英语的一部分学生,也是被动而无奈的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较呆板
目前,在西部农村初中,由于缺乏优秀的英语课改骨干教师和缺少音像设备和音像资料,课堂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的课堂依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
三 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虽然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现行的初中教材《新标准英语》中有一个“文化渗透”的特点。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同步阅读中有不少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的同步阅读文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介绍了东西方在礼节上的差别:你和亚洲人讲话相互站得很近是相当普遍的。若你和一个欧洲人讲话站得很近,欧洲人就觉得很不舒服。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文化差异,比如说到交谈时举止的文雅,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规矩,但也有差异。
2.口语训练中的跨文化教育
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沃尔夫森指出:“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是比较宽容的,与此相反,违反了说话规则却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
综上所述,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平泽: 《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 1995(1)
[2]陈 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 外国语 1997(3)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
[5]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 1998年9月第16卷第3期
关键词:语言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界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因此,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及内容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二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跨文化交际在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所取得成绩
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枑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枒……。”为此新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现行的九年义务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 而且还具有趣味性,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 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 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 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
2.跨文化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教学的过程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初中英语教育更是如此,考试多半重在读和写,学生的考试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并不多。对处于西部落后地区的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当前的英语学习是强迫性的。
(2)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不容乐观
对处于西部落后地区的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当前的英语学习是强迫性的。如果英语不是中考统考科目,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学英语。即使现在正在学习英语的一部分学生,也是被动而无奈的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较呆板
目前,在西部农村初中,由于缺乏优秀的英语课改骨干教师和缺少音像设备和音像资料,课堂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的课堂依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
三 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虽然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现行的初中教材《新标准英语》中有一个“文化渗透”的特点。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同步阅读中有不少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的同步阅读文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介绍了东西方在礼节上的差别:你和亚洲人讲话相互站得很近是相当普遍的。若你和一个欧洲人讲话站得很近,欧洲人就觉得很不舒服。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文化差异,比如说到交谈时举止的文雅,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规矩,但也有差异。
2.口语训练中的跨文化教育
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沃尔夫森指出:“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是比较宽容的,与此相反,违反了说话规则却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
综上所述,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平泽: 《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 1995(1)
[2]陈 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 外国语 1997(3)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
[5]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 1998年9月第16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