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者】 卓玛拉姆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
  首先,必须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处处重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然后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指导用词造句,写简短的日记,再在引导学生把话写具体、生动上下工夫。如用“鲜花”一词让学生造句,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进一步启发:“谁知道鲜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花店里鲜花五颜六色,有洁白的百合,有火红的玫瑰,有金黄的菊花,还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继续启发:“谁能把鲜花的颜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说一说呢?”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红装的玫瑰,有披黄褂的菊花,还有裹紫袍的康乃馨。”此外,我还经常进行扩词、扩句、词语的搭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练习,使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而又具体。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
  其次,精心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情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让学生作文稳步发展。
  还有教师必须刻意创造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拓宽训练空间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刻意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话前,我就引导学生先一起涂涂画画。如秋天归来,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秋游”,而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秋游”,学生们一听,都兴致很高,拿出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呵!画出的内容还真不少,有的画的是小朋友排队去秋游,有的画的是公园里金黄的菊花,蝴蝶般飞舞的落叶,还有的画的是动物园里威武的雄狮,美丽的孔雀……画完了,我说:“谁能把你的画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说:“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去秋游,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大自然里,看到大地在秋风的催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那金黄的秋菊,正绽开笑脸欢迎秋天,那飞舞的树叶,正在迎风飘舞,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弯了腰,似乎在向秋风报告;我最大,我最壮。”就这样,我找了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写下来,看谁写得精彩。就这样,便出现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我经常进行观察系列练笔训练,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用多次、多篇练笔,完整地写某一方面的题材。如,写“四季系列”,让学生长期观察、记录,在不同的季节,写出《春天,你终于回来了》、《七彩的夏天》、《秋天,收获的季节》、《白雪飘飞的冬日》;“心态系列”,在细致观察、感受的基础上写《喜》、《怒》、《哀》、《乐》、《烦恼》、《激动》、《害怕》等,进行内心独白。 
  观察要细致入微。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平常的事情细节很少注意,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都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但是要是再追问到底怎么可爱怎么好了,恐怕答案就会是:“因为好所以好了”。这就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针对这一弱点,我们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色等各方面。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规定必须观察若干方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列表格填写。如过一次观察达不到数量,就继续观察,直到“细致”为止。这样训练就不会出现那种写一句话就没有下文的情况了。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育思维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就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例如《消失的叶子》这篇习作中,学生们观察到了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只有又细又尖的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运用因果逻辑思维,在习作中表达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水分充足的绿洲变成了干旱的沙漠。通过这个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渗透写作方法。有的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文,我们得抓住机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其中的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只要我们切实抓好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