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初中数学活动课
【作者】 唐 强
【机构】 三河市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乐趣,导致数学成绩低下,这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单调不无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展示多种活动形式,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活动课 课型 价值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教学实践的探索,我校教研组总结出以下课型:
(一)根据活动内容分类
1、拓宽延伸课
在完成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把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适当加深拓宽,充分发挥数学才能解答一些数学问题。如我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后,开展了一节关于“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所得的四边形与对角线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讨论、总结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这样就使数学课内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实际应用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不上树可量得树高?谁不过河可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学习兴趣很高,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便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从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数学的态度,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二)根据活动形式分类
1、故事活动课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自己讲。 如“棋盘上的学问”、“无理数” 等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伟大成就及其感人事迹,都可以收入数学活动课。
2、实践操作课
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硬纸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3、游戏活动课
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强,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活动形式很多,如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记忆、理解所学过的有关几何定理、推论以及逆命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第一横排的学生传完花,把花交给第二横排的学生,第二横排的学生传完花,又交给第三横排的学生,这样依次传下去。当鼓声一停,花落“甲”同学手中,便叫“甲”起来邀请他的好友“乙”。“甲”说出所学的一个几何定理或推论,让“乙”说出它的逆命题,由全班同学来判断其正误,回答正确各自得10分,有说错的记0分,要求已说过定理、推论不能重复,以小组形式积分,最后评比。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的价值体现
1、数学活动课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和教材有内在的兴趣。”数学活动课教学目的之一便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各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丰富多样的载体,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内涵。通过实践和探索形成和巩固数学知识,一扫数学课的单调、枯燥与沉闷,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2、数学活动课体现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它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看得,摸得着,便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变得易学。
3、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老师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学习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活动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讨论的氛围,它必将慢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三、开展数学活动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制订目标时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认知发展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或验证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发展方面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2、要注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
现在的劳技课往往有配套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无须学生自己设计,只须按图示操作即可。它培养的只是操作工,而数学活动课的制作要注意让学生动脑筋自行设计图纸,然后完成制作,它培养的的是设计师。
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活动课要进行总结。
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教师要参与指导整堂课的活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
初中学生喜欢数学智力性游戏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需要,精心设计数学智力性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总之,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 活动课 课型 价值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教学实践的探索,我校教研组总结出以下课型:
(一)根据活动内容分类
1、拓宽延伸课
在完成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把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适当加深拓宽,充分发挥数学才能解答一些数学问题。如我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后,开展了一节关于“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所得的四边形与对角线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讨论、总结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这样就使数学课内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实际应用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不上树可量得树高?谁不过河可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学习兴趣很高,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便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从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数学的态度,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二)根据活动形式分类
1、故事活动课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自己讲。 如“棋盘上的学问”、“无理数” 等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伟大成就及其感人事迹,都可以收入数学活动课。
2、实践操作课
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硬纸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3、游戏活动课
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强,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活动形式很多,如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记忆、理解所学过的有关几何定理、推论以及逆命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第一横排的学生传完花,把花交给第二横排的学生,第二横排的学生传完花,又交给第三横排的学生,这样依次传下去。当鼓声一停,花落“甲”同学手中,便叫“甲”起来邀请他的好友“乙”。“甲”说出所学的一个几何定理或推论,让“乙”说出它的逆命题,由全班同学来判断其正误,回答正确各自得10分,有说错的记0分,要求已说过定理、推论不能重复,以小组形式积分,最后评比。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的价值体现
1、数学活动课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和教材有内在的兴趣。”数学活动课教学目的之一便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制作、剪拼、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各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丰富多样的载体,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内涵。通过实践和探索形成和巩固数学知识,一扫数学课的单调、枯燥与沉闷,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2、数学活动课体现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它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看得,摸得着,便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变得易学。
3、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老师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学习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活动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讨论的氛围,它必将慢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三、开展数学活动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制订目标时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认知发展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或验证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发展方面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2、要注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
现在的劳技课往往有配套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无须学生自己设计,只须按图示操作即可。它培养的只是操作工,而数学活动课的制作要注意让学生动脑筋自行设计图纸,然后完成制作,它培养的的是设计师。
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活动课要进行总结。
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教师要参与指导整堂课的活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
初中学生喜欢数学智力性游戏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需要,精心设计数学智力性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总之,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