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作者】 黄 帅

【机构】 神木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以及实施中要涉及的一些问题,在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本次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想要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需要教师有改革创新意识,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2、探究式教学如何展开
  2.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提出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现象、事物、规律等,会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探究的动机,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且对学生来说有趣的问题。或者在教学中利用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小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
  2.2开放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得出结果,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物理知识,获取创新能力、探究精神。所以,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成为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营造这种氛围,首先,要努力创设师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怕错,不敢探究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对学生的探究合力评价以便进行下一步计划。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潜能,还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不能简单的用对错去评价学生的成果,要主动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2)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不同,在学生共同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别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有利于发散思维,克服思维的局限性;在讨论中,学生间的相互质疑,指出对方错误,为自己辩护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合作交流可以使不同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3)合理的评价制度激发良性竞争
  开展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合理的制定评价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良性竞争。如现在很多创新课堂的个人评分制度,分小组竞争的制度都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2.3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教师要在课堂上做一个组织者、做一个指挥员,当然要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员还必须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首先,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合作者,不能越俎代疱。
  其次,课堂探究毕竟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把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不断的优化,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事先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器材,阅读相关说明书,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实验方案,正确使用器材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现象及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2.4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从课堂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按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说,其“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在南大的一次报告中曾讲到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无疑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赵家骥.创新教育论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