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活跃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气氛

【作者】 郑小林

【机构】 鱼洞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气氛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何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气氛,成为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气氛;营建
  教师如果能生动有趣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中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较果就好。因此,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情绪,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导入要生动。一堂好课的开头就如一出好戏的序幕,教师导入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因此,想让课堂生动起来,教师首先就需要在导入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尽量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以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意识到这一点,笔者做了很多尝试,如使用多媒体资源的生动直观,借助绘画和音乐的作用等等。
  课堂中还要注意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需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学生的主动参与符合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教师不要越俎代包,要尽量给学生以思考和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使学生在教师循循诱导下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比如,讲到“政府依法办事,人民有序参与”,学生这方面的基础是空白的,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亲身体验“人民的监督权”,认同感自然产生。学生通过课后搜集厦门的“公交车定价的价格听证会”、“BRT价格听证会”“的士票选车型”等等事例,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同学们看,感觉既亲切,又明理。学生的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看身边事,从身边事思所学知识,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公民的权利和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进而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这种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当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编写好教案,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智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要有必要的趣味教学。兴趣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情趣需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打破沉闷气氛,缓解紧张情绪,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兴趣教学是创造良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气氛的调味剂。如能在课堂教学中伺机插进适宜的趣闻轶事、幽默笑话,或精心设计一些既有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
  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品德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做到教师,学生,思想品德教材的和谐,构建和谐课堂,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教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良好课堂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的良好课堂情绪,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让学生在知识的园林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