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童贤坤
【机构】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并围绕以生为本理念的践行、思维导图的运用、生活实际的探索等方面,就基于新课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造成了不小影响,其中一大影响便是推动教学重心从过分关注成绩向培育学科思维能力转变。教师应当对学科思维能力有全面、正确、深刻的认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思考、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课程成绩以及发展学科思维能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概述
学科思维能力指学生在学科学习、探索、实践中所形成和掌握的思想方法与分析工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不但要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还应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就包含学科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涵、特点,掌握学科学习方法,真正构建起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其中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学科思维能力主要包含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实践应用思维能力等。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符合学科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又是契合高考评价体系导向的举措,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将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身手中的同时深化学习体验和感悟,获得更为丰富的收获,并能真正理解党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定科学的政治信仰。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以生为本教学模式
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欲望,那么他们往往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命令和任务,难以实现学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教师应当清楚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构建以生为本教学模式,既要尊重学生主体性,也要采取各种措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科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当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构建以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为基础的高效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采取合适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活学生兴趣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便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内容,以图文结合、音视频等较为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了知识内容。在多媒体的助力下,学生们能够较为轻松、有效地理解“欧文‘新和谐公社’实验”、“三大工人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能对“圣西门实业制度”、“《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加以分析和把握,更能对“傅里叶和谐制度”、“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知识内容进行综合串联。在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知识内容的同时,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串联这些内容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探究,进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从理论层面探究相应的内涵与价值,学会在实践经验中对理论进行综合和剖析。学生们能在生动高效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强烈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实现学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
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发展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思维导图本身是表达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一种工具,学生基于思维导图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不但能更加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内容,更能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教师应当意识到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引导学生们在导图的助力下展开思考、自主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例如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内容时,便可基于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并在完成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们绘画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核心进行发散性思考,同时通过逻辑思考对知识内容加以总结,最终绘画出了相应的思维导图。而在学生们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导图成品(图1),引导学生们将自身绘画的导图与多媒体课件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展开讨论、补充,从而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有效总结和掌握。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以清晰的逻辑进行学习、分析和总结,还能实现学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维导图
(三)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含实践应用思维能力,即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了强化实践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积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解决生活周围、社会新闻、国际形势相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思想政治教学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窘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对概念、含义、内容、必要性、手段措施等基本的知识内容加以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们能够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一定认知,此时教师再引入社会新闻,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成就,鼓励学生们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对这些成就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通过案例思考与讨论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可知,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应当以新颖先进的教学观念武装自身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性并加强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推动课堂教学质效提升的有效渠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宏亮.浅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20(04):60-61.
[2] 高秉孝.引发自主探究,激发学科思维能力——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政治探究课堂教学[J].高考,2020(02):4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造成了不小影响,其中一大影响便是推动教学重心从过分关注成绩向培育学科思维能力转变。教师应当对学科思维能力有全面、正确、深刻的认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思考、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课程成绩以及发展学科思维能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概述
学科思维能力指学生在学科学习、探索、实践中所形成和掌握的思想方法与分析工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不但要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还应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就包含学科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涵、特点,掌握学科学习方法,真正构建起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其中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学科思维能力主要包含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实践应用思维能力等。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符合学科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又是契合高考评价体系导向的举措,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将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身手中的同时深化学习体验和感悟,获得更为丰富的收获,并能真正理解党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定科学的政治信仰。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以生为本教学模式
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欲望,那么他们往往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命令和任务,难以实现学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教师应当清楚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构建以生为本教学模式,既要尊重学生主体性,也要采取各种措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科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当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构建以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为基础的高效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采取合适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活学生兴趣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便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内容,以图文结合、音视频等较为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了知识内容。在多媒体的助力下,学生们能够较为轻松、有效地理解“欧文‘新和谐公社’实验”、“三大工人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能对“圣西门实业制度”、“《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加以分析和把握,更能对“傅里叶和谐制度”、“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知识内容进行综合串联。在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知识内容的同时,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串联这些内容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探究,进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从理论层面探究相应的内涵与价值,学会在实践经验中对理论进行综合和剖析。学生们能在生动高效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强烈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实现学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
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发展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思维导图本身是表达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一种工具,学生基于思维导图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不但能更加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内容,更能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教师应当意识到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引导学生们在导图的助力下展开思考、自主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例如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内容时,便可基于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并在完成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们绘画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核心进行发散性思考,同时通过逻辑思考对知识内容加以总结,最终绘画出了相应的思维导图。而在学生们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导图成品(图1),引导学生们将自身绘画的导图与多媒体课件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展开讨论、补充,从而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有效总结和掌握。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以清晰的逻辑进行学习、分析和总结,还能实现学科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维导图
(三)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含实践应用思维能力,即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了强化实践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积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解决生活周围、社会新闻、国际形势相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思想政治教学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窘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对概念、含义、内容、必要性、手段措施等基本的知识内容加以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们能够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一定认知,此时教师再引入社会新闻,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成就,鼓励学生们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对这些成就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通过案例思考与讨论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可知,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应当以新颖先进的教学观念武装自身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性并加强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推动课堂教学质效提升的有效渠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宏亮.浅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20(04):60-61.
[2] 高秉孝.引发自主探究,激发学科思维能力——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政治探究课堂教学[J].高考,202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