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作者】 王 建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便自会主动地学习,便自会独立思考,便自会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便自会灵活地解决矛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就等于教给学生独立叩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学生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便自会主动地学习,便自会独立思考,便自会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便自会灵活地解决矛盾。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就等于教给学生独立叩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金钥匙。让每个学生都有这把闪光的金钥匙,终生受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才能对学生有调动作用,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
  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触发点。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着眼整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小学的语文自学能力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在自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时,要整体着眼,科学调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合理地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规定自学范围、内容。提出自学的注意点,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等。以高年级学生自学一篇文章为例,我事先一般应向学生交代自学要求:自觉地自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词意。了解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