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将任务型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 加央扎西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中学英语教学组
【摘要】【关键词】
【正文】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研究历史了。它提倡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实践语言。完成了一个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到学生自己带着任务从具体的活动交流过程中认知、感悟知识的转变,加大了语言实践的活动量,从而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帮助学生放下包袱,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把握、运用好一门语言打下良好基础。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这里所说的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国家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实现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从中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其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把学习语言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最为具体、广泛的实践空间。
二、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1、活动的真实性原则。即所设计的情景要引领学生完成任务,学会用英语做事情。要达到这一目的,必然要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有真实、具体的感悟,并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缺少了真实,任务也将是纸上谈兵,毫无实用价值。
2、任务的设置宜有梯度性。难易程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能从各自不同的水平角度出发,都来积极参与,并把他们活动的成果呈现出来,让他们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活动要富有挑战性,同时又不乏趣味性。活动重在参与,而参与的原动力来自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学生参与进来后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那就要看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开始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现结合我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我对这一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精心设计任务,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任务型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化为各种各样的活动任务,以任务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给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除了具备自身应有的专业知识之外,必须明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对于不同水平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为前提来精心设计好每一项任务。如我在教学《外研版》九年级英语nodule 7中有关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过程中,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我事先给学生留好课外作业,让他们用图片或文字标记好,如果自己出去渡假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在课堂上,我又用大屏幕展示出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人物像杨幂、赵本山、刘翔等,标明他们喜欢去渡假的地方。在学生兴冲冲的议论声中我接着问:“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your vacation?”。这一任务的提出,一下子把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都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举手阐明或与同伴分享他们的观点。课堂气愤异常活跃。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这一任务也把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本单元重点.
2、用心执行任务,切实使学生“在做中学”。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互动中。学生要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主要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去交流,进而用英语去做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执行任务阶段应被视为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的执行是否切实有效是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实践语言,不拘谨、不畏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通过适时给学生以引领、点拨,使学生的整个活动不散、不乱,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在各个小阶段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易出错的知识点,对它们的讲解要遵循语言学习的特点,应该在不断对正确语言表达的反复训练及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上升为正确的表达即可,忌靠反复讲解知识点来纠错;还要多鼓励他们:“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becaus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在帮学生认知目标语言点的前提下,放手学生之间的互动。忌教师引领过多,师生互动充斥整个课堂,影响学生的参与面和积极性。可谓是融学习知识、实践语言、创新思维及思想教育于一体,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
3、展示成果,延伸发展任务。
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当使学生在结束活动时产生成就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活动既要有其自身显著的结果,又要在此基础上有延伸、有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这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受到激励,从而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我把学生的金点子、好做法有代表性地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帮助纠正个别表达有误的句子之后,共同分享这些好的观点与做法。课后,将他们的金点子在学校宣传栏上配以图片展出,在校报上发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在学中做”。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我们当前进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同时,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备的地方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又要在摸索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使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最终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这里所说的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国家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实现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从中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其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把学习语言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最为具体、广泛的实践空间。
二、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1、活动的真实性原则。即所设计的情景要引领学生完成任务,学会用英语做事情。要达到这一目的,必然要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有真实、具体的感悟,并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缺少了真实,任务也将是纸上谈兵,毫无实用价值。
2、任务的设置宜有梯度性。难易程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能从各自不同的水平角度出发,都来积极参与,并把他们活动的成果呈现出来,让他们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活动要富有挑战性,同时又不乏趣味性。活动重在参与,而参与的原动力来自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学生参与进来后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那就要看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开始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现结合我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我对这一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精心设计任务,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任务型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化为各种各样的活动任务,以任务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给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除了具备自身应有的专业知识之外,必须明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对于不同水平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为前提来精心设计好每一项任务。如我在教学《外研版》九年级英语nodule 7中有关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过程中,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我事先给学生留好课外作业,让他们用图片或文字标记好,如果自己出去渡假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在课堂上,我又用大屏幕展示出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人物像杨幂、赵本山、刘翔等,标明他们喜欢去渡假的地方。在学生兴冲冲的议论声中我接着问:“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your vacation?”。这一任务的提出,一下子把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都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举手阐明或与同伴分享他们的观点。课堂气愤异常活跃。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这一任务也把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本单元重点.
2、用心执行任务,切实使学生“在做中学”。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互动中。学生要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主要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去交流,进而用英语去做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执行任务阶段应被视为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的执行是否切实有效是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实践语言,不拘谨、不畏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通过适时给学生以引领、点拨,使学生的整个活动不散、不乱,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在各个小阶段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易出错的知识点,对它们的讲解要遵循语言学习的特点,应该在不断对正确语言表达的反复训练及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上升为正确的表达即可,忌靠反复讲解知识点来纠错;还要多鼓励他们:“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becaus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在帮学生认知目标语言点的前提下,放手学生之间的互动。忌教师引领过多,师生互动充斥整个课堂,影响学生的参与面和积极性。可谓是融学习知识、实践语言、创新思维及思想教育于一体,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
3、展示成果,延伸发展任务。
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当使学生在结束活动时产生成就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活动既要有其自身显著的结果,又要在此基础上有延伸、有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这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受到激励,从而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我把学生的金点子、好做法有代表性地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帮助纠正个别表达有误的句子之后,共同分享这些好的观点与做法。课后,将他们的金点子在学校宣传栏上配以图片展出,在校报上发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在学中做”。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我们当前进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同时,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备的地方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又要在摸索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使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最终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