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我带你走出“孤独”——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 华玲芬
【机构】 滨江区月亮湾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儿童发展障碍,在认知发展、语言功能、社会交往和适应方面出现显著困难。而交往又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才能实现。社会交往能力从功能上讲分为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从方式上讲分为语言沟通式交往和非语言沟通式交往。自闭症儿童在运用任何形式(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表达自己或理解别人时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障碍。他们往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逃避、退缩、冷漠、焦虑,内心世界无法与人表白,于是会产生很多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观察和了解幼儿交往中的特殊表现,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积极、有效地策略,使幼儿在循序渐进地训练和体验中,掌握交往的基本技能,逐步适应社会和环境。
关键词:自闭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一、研究背景
(一)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闭症儿童又称孤独症儿童,是一种广泛性儿童发展障碍,在认知发展、语言功能、社会交往和适应方面出现显著困难。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出现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难与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以及一成不变以更改的固定玩法与行为等和一般儿童的不同的特征。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最为根本的问题,指导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互动和交往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之一。设计适合的人际交往训练方案,通过科学、艰苦地训练,逐渐引导自闭症儿童走上社会交往的漫长道路,是对自闭症儿童最根本的帮助。
(二)自闭症儿童交往的沟通特性
1.不能建立正常的社交与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都不合群,喜欢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如非有求于人,他们是不会理睬别人的。
2.对别人的存在漠不关心,不肯与人有目光对视交流,并且不愿与人有身体上的接触。此外,他们往往酷爱某一物体,以代替对人的感情。
3.自闭症儿童缺少体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与别人交往的意识和愿望。
4.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与人交谈时,并不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甚至连自己的情绪也不懂表达,对于别人的弦外之音更是无法掌握。
(三)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上的障碍
1.无法从所接收的信息中归纳重要部份;
2.无法从所接收的信息后作出恰当的反应;
3.无法在沟通过程中预测对方的动向。
二、社会交往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
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寓于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寓于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当中,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利用孩子的内在需要作为推动力,有意识地抓住情境、利用情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通过各种辅助手段,让孩子实际地去解决各种实际有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结果对孩子进行自然强化,从而提高自闭症孩子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能力,提高孩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改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而社会交往能力的是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
1.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3.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决定人的一生,因此自闭症儿童如果拥有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但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也能让自己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好的生存。
三、如何培养自闭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培养的方法
1.教会孩子注视他人的脸
自闭症儿童很少注视他人的脸,你跟他说话,他东张西望,你要求他看着你,他却似未听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你可以试着用手指轻轻地扶住他的头,追随他的目光,吸引他目光的注意。还可用游戏的方式做这种训练,你可以做鬼脸、转眼睛等,这种滑稽的视觉效果会使孩子觉得很有趣,从而达到吸引孩子注意的目的。
2.教孩子学会姿势性语言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口头语言,但他会用姿势性语言,那么,他也能够与外界进行一定的交往。但是,自闭症儿童在对姿势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他们不懂得用点头摇头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不明白拥抱、亲吻是关怀喜爱的表示;更不会用这些动作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情感。这时候除了轻轻扶着孩子的头教他亲吻或引导他张开双臂回应别人的拥抱等外,还可以利用卡片或实物来教孩子学习点头摇头等。比如:拿出一个苹果,问患儿:“这是苹果吗?”然后示范回答“是”并点头;再问:“这是梨吗?”,回答:“不是”并摇头;要求孩子尽模仿。反复多次训练直到能掌握为止。
3.表情动作的学习
自闭症儿童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表情或情感,也不会用适当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微笑表示友好等。这时可以用照片、镜子等加强训练。比如:让他看不同表情的人的照片,告诉他相应表情的名称,孩子觉得很可笑也就容易记忆了。另外可让孩子对着镜子模仿练习各种表情。
4.注重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
这可以融于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比如鼓励孩子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妈妈要告诉爸爸一些事时可以让孩子当“传话筒”,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对改善孩子的交往能力很有帮助。
5.利用游戏进行交往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先由大人带着孩子玩,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游戏中逐渐让其他人参与进来,孩子能自行玩耍后,大人退出。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增加如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的内容,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并从中学到各种社会规范。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们游戏玩耍时,父母要注意适当地监护,一是避免患儿攻击他人,二是防止偶尔有正常儿童欺负患儿,使患儿退缩不前。
(二)培养的场景
1.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训练者观察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2. 建立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流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3.引发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
(2)制造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
(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
4.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
(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把生活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家庭生活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社会活动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幼儿园、学校生活还给孩子——将能力的培养融汇在生活交往之中,将所有的训练方法,将一对一的个别辅助应用在社会功能的改善之中,最终实现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走出他们的世界,走出孤独,走进社会。
参考文献:
1.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5.
2.陈艳妮.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5.
关键词:自闭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一、研究背景
(一)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闭症儿童又称孤独症儿童,是一种广泛性儿童发展障碍,在认知发展、语言功能、社会交往和适应方面出现显著困难。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出现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难与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以及一成不变以更改的固定玩法与行为等和一般儿童的不同的特征。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最为根本的问题,指导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互动和交往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之一。设计适合的人际交往训练方案,通过科学、艰苦地训练,逐渐引导自闭症儿童走上社会交往的漫长道路,是对自闭症儿童最根本的帮助。
(二)自闭症儿童交往的沟通特性
1.不能建立正常的社交与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都不合群,喜欢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如非有求于人,他们是不会理睬别人的。
2.对别人的存在漠不关心,不肯与人有目光对视交流,并且不愿与人有身体上的接触。此外,他们往往酷爱某一物体,以代替对人的感情。
3.自闭症儿童缺少体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与别人交往的意识和愿望。
4.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与人交谈时,并不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甚至连自己的情绪也不懂表达,对于别人的弦外之音更是无法掌握。
(三)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上的障碍
1.无法从所接收的信息中归纳重要部份;
2.无法从所接收的信息后作出恰当的反应;
3.无法在沟通过程中预测对方的动向。
二、社会交往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
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寓于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寓于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当中,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利用孩子的内在需要作为推动力,有意识地抓住情境、利用情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通过各种辅助手段,让孩子实际地去解决各种实际有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结果对孩子进行自然强化,从而提高自闭症孩子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能力,提高孩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改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而社会交往能力的是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
1.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3.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决定人的一生,因此自闭症儿童如果拥有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但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也能让自己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好的生存。
三、如何培养自闭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培养的方法
1.教会孩子注视他人的脸
自闭症儿童很少注视他人的脸,你跟他说话,他东张西望,你要求他看着你,他却似未听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你可以试着用手指轻轻地扶住他的头,追随他的目光,吸引他目光的注意。还可用游戏的方式做这种训练,你可以做鬼脸、转眼睛等,这种滑稽的视觉效果会使孩子觉得很有趣,从而达到吸引孩子注意的目的。
2.教孩子学会姿势性语言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口头语言,但他会用姿势性语言,那么,他也能够与外界进行一定的交往。但是,自闭症儿童在对姿势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他们不懂得用点头摇头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不明白拥抱、亲吻是关怀喜爱的表示;更不会用这些动作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情感。这时候除了轻轻扶着孩子的头教他亲吻或引导他张开双臂回应别人的拥抱等外,还可以利用卡片或实物来教孩子学习点头摇头等。比如:拿出一个苹果,问患儿:“这是苹果吗?”然后示范回答“是”并点头;再问:“这是梨吗?”,回答:“不是”并摇头;要求孩子尽模仿。反复多次训练直到能掌握为止。
3.表情动作的学习
自闭症儿童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表情或情感,也不会用适当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微笑表示友好等。这时可以用照片、镜子等加强训练。比如:让他看不同表情的人的照片,告诉他相应表情的名称,孩子觉得很可笑也就容易记忆了。另外可让孩子对着镜子模仿练习各种表情。
4.注重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
这可以融于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比如鼓励孩子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妈妈要告诉爸爸一些事时可以让孩子当“传话筒”,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对改善孩子的交往能力很有帮助。
5.利用游戏进行交往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先由大人带着孩子玩,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游戏中逐渐让其他人参与进来,孩子能自行玩耍后,大人退出。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增加如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的内容,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并从中学到各种社会规范。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们游戏玩耍时,父母要注意适当地监护,一是避免患儿攻击他人,二是防止偶尔有正常儿童欺负患儿,使患儿退缩不前。
(二)培养的场景
1.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训练者观察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2. 建立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流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3.引发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
(2)制造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
(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
4.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
(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把生活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家庭生活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社会活动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幼儿园、学校生活还给孩子——将能力的培养融汇在生活交往之中,将所有的训练方法,将一对一的个别辅助应用在社会功能的改善之中,最终实现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走出他们的世界,走出孤独,走进社会。
参考文献:
1.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5.
2.陈艳妮.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