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的创设研究
【作者】 罗 瑶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及其重要的。中国科学院的杨雄院士曾在其论著中指出:"在婴幼儿成长的早期,创造适宜的环境比一味地灌输知识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更加有意义,一个丰富、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婴幼儿大脑的全面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环境对幼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幼儿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环境是幼儿园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功能正逐渐被认识和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因此了解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探索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的功能是本研究的目的。
一、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概述
(一)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内容
1.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内容一定是来源于幼儿。要想获得适应性主题墙饰带来的效果,幼儿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换位,使自身切实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幼儿的思维去观察世界、思考生活,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满足幼儿需求的班级主题墙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内容,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能够建构自己知识的体系,最终让墙饰环境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记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了极大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同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2.班级主题墙饰的内容需要源于生活。比如,为了增进幼儿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季节变化为主题,在不同季节推出与之相适应的季节性主题墙饰,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季节的感官认识。再比如,在劳动节来临之际,各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庆五一的活动,并以图片或者录像的方式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活动结束之后,由学生评选出环保小卫士、最美笑容、乐助宝宝等奖项,并颁发给获奖小朋友相应的奖状和小红花,最后,将活动中的图片和获奖留影张贴在主题墙上,最终形成一个以节日教育为主题的墙饰。
(二)开展班级主题墙创设的价值
1.班级主题墙创设引发--深入。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空间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班级在开展主题墙饰的过程中倾向于将所有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事物全部结合起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教育作用。从柱子、墙角、门框到走廊、卫生间、活动室,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将主题墙饰的范围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其潜质的资源,最终引导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2.班级主题墙创设记录--呈现。班级主题墙饰存在的另一个价值便是--呈现。我们借助于照片和文字画面对教师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的记录,并最终体现在班级主题墙面上。活动的整体进展情况一模了解,同时,学生通过主题墙面,可以对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梳理和积累,使得幼儿的学习真正做到了"看得见,摸得着"。
3.班级主题墙创设激发--互动。良好的班级主题墙饰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升幼儿自我思考能力,同时,良好的班级主题墙饰对于增进幼儿互动性学习同样意义非凡。幼儿在与墙面环境进行互动的同时,幼儿之间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同样会发生沟通和交流,进而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此外,教师通过对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性观察,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幼儿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而调整班级主题墙面,以此来引导和支持幼儿活动,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问题分析
(一)内容选取欠缺均衡,过分强调语言和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分为社会、科学、健康、语言以及艺术等方面,各方面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教育目标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班级主题墙内容,其承载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内容调研发现:其内容选取过分偏重艺术、语言方面,针对社会、科学以及健康领域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尤其是健康方面,内容仅占12.5%,这体现了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内容存在严重的而不均衡性,这对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十分不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上述情况进行解释:一方面,教师自身能力有限,其所擅长的领域较多集中在艺术与语言方面,这也就造成了墙饰内容多为艺术与语言方面;另一方面,受幼儿教师对班级主题墙饰功能认识局限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更多时候是将主题墙饰作为美化环境的手段,忽视了其存在的教育功能。
(二)设计形式缺乏记录性欲操作性
研究发现:幼儿是借助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因此,幼儿只有通过对客体进行操作,才可以促使自身的思维得到发展,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认识图式。学前儿童的思维水平普遍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水平阶段,其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借助相应的实物作为支撑,实物作为一个认知中介,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事物简化成形象、易接受的知识。这也是要求班级主题墙饰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原因。通过对岳麓区幼儿园调研发现:该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饰在设计方面大多采用观赏性设计,操作性设计仅占10.5%。众所周知,操作性主题墙饰可以增进幼儿与主题墙之间的互动,帮助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知识,获得技能,而观赏性主题墙饰无法满足幼儿对互动性的需求,显然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主题墙更新时间偏长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面对外部新奇而丰富的世界,幼儿充满了探知的欲望,尤其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如果此时我们无法为幼儿提供新鲜与陌生的内容,那么,幼儿将对这样的主题墙失去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岳麓区幼儿园进行调研发现:该区幼儿园在班级主题墙更新方面积极性不大。主题墙的更新次数多集中在2-3次/学期,最少的只有1次/学习,最多的也不会超过5次/学习,且更新次数在4次/学期以上的幼儿园仅占6.5%。对室内与室外主题墙更新频率对比发现,室外主题墙更新频率高于室内主题墙。究其原因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室内外主题墙内容的来源不同。室内主题墙内容多以教师为主,幼儿作品主要起辅助作用,室外主题墙内容基本全部来源于学生作品。
三、提升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质量的策略
(一)正确把握班级主题墙面设计内涵
在对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的调研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幼儿园教师对班级主题墙设计的内涵把握不准造成的。比如,在主题墙设计内容方面的偏重直接反映了教师对主题墙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的忽视。殊不知,班级主题墙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幼儿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是整个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班级主题墙更新频率慢同样反映了教师对班级主题墙教育内涵把握不准。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往往通过其班级主题墙进行展示,因此,幼儿园在设计班级主题墙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我主题墙设计的内涵,将精神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保证主题墙的设计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容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二)提升幼儿教师班级主题墙面设计的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无论从内容还是到更新频率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自身的主题墙设计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充分享受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带来的教育优势,幼儿园应该先从教师入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升幼儿教师班级主题墙设计能力。
1.积极参与职后再教育。虽然幼儿教师在入职之前已经通过在校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设计技能,但是,社会是在发展与变化的,暂且不论社会需求如何变化,孩子的需求的的确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幼儿教师在校获得的相关技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教学的需求,因此,幼儿园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幼儿园应该为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再教育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响应幼儿园的再教育号召,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培训,提升自己全方位的素质。
2.幼儿教师注意日常实践经验的积累。幼儿教师应该利用一切主题墙设计实践的机会去积累经验,力争早日提升自己的班级主题墙设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以此来丰富自己班级主题墙设计的样式,用多样式的主题墙设计形式来避免幼儿产生主题墙审美疲劳;在主题墙设计内容方面,教师应该进行多方面地对比和分析,力争选取最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内容,以保障主题墙的教育质量。
(三)发挥幼儿在班级主题墙面设计中的主体性
幼儿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班级主题墙设计同样不例外。作为一个拥有主体性的个体,幼儿只有参与到班级主题墙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才有可能保证班级主题墙设计具有应用和教育价值。为了提高幼儿在主题墙设计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1.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幼儿的参与性。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在班级主题墙设计的全过程当中主要参与材料的收集与制作环节,在主题的选取和设计方面参与程度极地。因此,要想提升主题墙设计的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参与性,帮助和鼓励幼儿参与到主题的选择和设计环节。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幼儿的能动性。除了幼儿的参与性之外,幼儿的能动性同样不可忽略。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幼儿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某些环境下,甚至作为合作者出现。在班级主题墙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幼儿的创造和设计能力,给予幼儿充分地自由去探索和设计,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舒适、自由、民主、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仅仅需要引导幼儿了解自身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主题墙设计中去。
(四)加强家长参与班级主题墙面设计的力度
1.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参与的制度保障。岳麓区幼儿园普遍缺乏正确的家长理念,正是这种狭隘的认识导致了幼儿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利用缺乏必要的认识。殊不知,在家长资源的帮助下,幼儿园的发展将会锦上添花。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幼儿园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转变工作理念,建立了以家长工作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保障家长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一些幼儿园纷纷建立相应的制度。例如,有的幼儿园专门设立了家长参与日,在这一天,幼儿园会提前选好主题,之后便将活动的主动权全权委托给家长和幼儿,家长与孩子们在自由、和谐、欢乐的环境中充分交换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各自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才能,最终将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教师要发动家长参与设计的积极性。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家长普遍对幼儿园活动积极性不大,尤其是在班级主题墙设计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在对幼儿家长了解的基础之上,将家长各自擅长的领域分类汇总,然后根据每次主题墙设计内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提前沟通,通过这样的配合,在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认识的提升,班级主题墙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班级主题墙作为幼儿园中独一无二的隐形资源,其在反映幼儿园价值挂念和文化诉求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精神需求与学习生活需求,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总之,教师应该正确而充分地认识到班级主题墙所具有的内涵,在主题墙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在家长与幼儿园通力配合的情况下,帮助幼儿创造出满足孩子成长需求的主题墙饰,以此来促进幼儿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J].幼儿教育,2013(9):12-13.
2.徐惠娥.幼儿园墙饰效能浅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5):45-46.
3.袁静.幼儿园提升环境价值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6-68.
4.郑永."分享墙"的创设[J].教育导刊,2012(11):33-34.
5.庄贞银.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J].幼儿教育,2015(7):121-122.
6.史春梅.浅议幼儿园的墙饰布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 (2):13-14.
7.李利.浅谈英国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J].教育导刊,2007 (6):36-38.
8.朱家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 [J].早期教育,2014(12):90-91.
9.朱家雄.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标 [J].早期教育,2010(1):87-88.
10.刘晶波.日本幼儿园环境建设观感[J].早期教育,2011(7):61-62.
一、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概述
(一)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内容
1.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内容一定是来源于幼儿。要想获得适应性主题墙饰带来的效果,幼儿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换位,使自身切实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幼儿的思维去观察世界、思考生活,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满足幼儿需求的班级主题墙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内容,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能够建构自己知识的体系,最终让墙饰环境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记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了极大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同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2.班级主题墙饰的内容需要源于生活。比如,为了增进幼儿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季节变化为主题,在不同季节推出与之相适应的季节性主题墙饰,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季节的感官认识。再比如,在劳动节来临之际,各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庆五一的活动,并以图片或者录像的方式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活动结束之后,由学生评选出环保小卫士、最美笑容、乐助宝宝等奖项,并颁发给获奖小朋友相应的奖状和小红花,最后,将活动中的图片和获奖留影张贴在主题墙上,最终形成一个以节日教育为主题的墙饰。
(二)开展班级主题墙创设的价值
1.班级主题墙创设引发--深入。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空间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班级在开展主题墙饰的过程中倾向于将所有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事物全部结合起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教育作用。从柱子、墙角、门框到走廊、卫生间、活动室,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将主题墙饰的范围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其潜质的资源,最终引导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2.班级主题墙创设记录--呈现。班级主题墙饰存在的另一个价值便是--呈现。我们借助于照片和文字画面对教师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的记录,并最终体现在班级主题墙面上。活动的整体进展情况一模了解,同时,学生通过主题墙面,可以对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梳理和积累,使得幼儿的学习真正做到了"看得见,摸得着"。
3.班级主题墙创设激发--互动。良好的班级主题墙饰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升幼儿自我思考能力,同时,良好的班级主题墙饰对于增进幼儿互动性学习同样意义非凡。幼儿在与墙面环境进行互动的同时,幼儿之间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同样会发生沟通和交流,进而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此外,教师通过对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性观察,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幼儿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而调整班级主题墙面,以此来引导和支持幼儿活动,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问题分析
(一)内容选取欠缺均衡,过分强调语言和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分为社会、科学、健康、语言以及艺术等方面,各方面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教育目标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班级主题墙内容,其承载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内容调研发现:其内容选取过分偏重艺术、语言方面,针对社会、科学以及健康领域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尤其是健康方面,内容仅占12.5%,这体现了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内容存在严重的而不均衡性,这对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十分不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上述情况进行解释:一方面,教师自身能力有限,其所擅长的领域较多集中在艺术与语言方面,这也就造成了墙饰内容多为艺术与语言方面;另一方面,受幼儿教师对班级主题墙饰功能认识局限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更多时候是将主题墙饰作为美化环境的手段,忽视了其存在的教育功能。
(二)设计形式缺乏记录性欲操作性
研究发现:幼儿是借助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因此,幼儿只有通过对客体进行操作,才可以促使自身的思维得到发展,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认识图式。学前儿童的思维水平普遍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水平阶段,其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借助相应的实物作为支撑,实物作为一个认知中介,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事物简化成形象、易接受的知识。这也是要求班级主题墙饰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原因。通过对岳麓区幼儿园调研发现:该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饰在设计方面大多采用观赏性设计,操作性设计仅占10.5%。众所周知,操作性主题墙饰可以增进幼儿与主题墙之间的互动,帮助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知识,获得技能,而观赏性主题墙饰无法满足幼儿对互动性的需求,显然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主题墙更新时间偏长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面对外部新奇而丰富的世界,幼儿充满了探知的欲望,尤其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如果此时我们无法为幼儿提供新鲜与陌生的内容,那么,幼儿将对这样的主题墙失去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岳麓区幼儿园进行调研发现:该区幼儿园在班级主题墙更新方面积极性不大。主题墙的更新次数多集中在2-3次/学期,最少的只有1次/学习,最多的也不会超过5次/学习,且更新次数在4次/学期以上的幼儿园仅占6.5%。对室内与室外主题墙更新频率对比发现,室外主题墙更新频率高于室内主题墙。究其原因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室内外主题墙内容的来源不同。室内主题墙内容多以教师为主,幼儿作品主要起辅助作用,室外主题墙内容基本全部来源于学生作品。
三、提升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质量的策略
(一)正确把握班级主题墙面设计内涵
在对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的调研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幼儿园教师对班级主题墙设计的内涵把握不准造成的。比如,在主题墙设计内容方面的偏重直接反映了教师对主题墙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的忽视。殊不知,班级主题墙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幼儿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是整个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班级主题墙更新频率慢同样反映了教师对班级主题墙教育内涵把握不准。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往往通过其班级主题墙进行展示,因此,幼儿园在设计班级主题墙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我主题墙设计的内涵,将精神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保证主题墙的设计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容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二)提升幼儿教师班级主题墙面设计的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无论从内容还是到更新频率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自身的主题墙设计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充分享受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带来的教育优势,幼儿园应该先从教师入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升幼儿教师班级主题墙设计能力。
1.积极参与职后再教育。虽然幼儿教师在入职之前已经通过在校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设计技能,但是,社会是在发展与变化的,暂且不论社会需求如何变化,孩子的需求的的确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幼儿教师在校获得的相关技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教学的需求,因此,幼儿园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幼儿园应该为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再教育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响应幼儿园的再教育号召,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培训,提升自己全方位的素质。
2.幼儿教师注意日常实践经验的积累。幼儿教师应该利用一切主题墙设计实践的机会去积累经验,力争早日提升自己的班级主题墙设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以此来丰富自己班级主题墙设计的样式,用多样式的主题墙设计形式来避免幼儿产生主题墙审美疲劳;在主题墙设计内容方面,教师应该进行多方面地对比和分析,力争选取最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内容,以保障主题墙的教育质量。
(三)发挥幼儿在班级主题墙面设计中的主体性
幼儿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班级主题墙设计同样不例外。作为一个拥有主体性的个体,幼儿只有参与到班级主题墙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才有可能保证班级主题墙设计具有应用和教育价值。为了提高幼儿在主题墙设计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1.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幼儿的参与性。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在班级主题墙设计的全过程当中主要参与材料的收集与制作环节,在主题的选取和设计方面参与程度极地。因此,要想提升主题墙设计的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参与性,帮助和鼓励幼儿参与到主题的选择和设计环节。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幼儿的能动性。除了幼儿的参与性之外,幼儿的能动性同样不可忽略。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幼儿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某些环境下,甚至作为合作者出现。在班级主题墙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幼儿的创造和设计能力,给予幼儿充分地自由去探索和设计,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舒适、自由、民主、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仅仅需要引导幼儿了解自身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主题墙设计中去。
(四)加强家长参与班级主题墙面设计的力度
1.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参与的制度保障。岳麓区幼儿园普遍缺乏正确的家长理念,正是这种狭隘的认识导致了幼儿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利用缺乏必要的认识。殊不知,在家长资源的帮助下,幼儿园的发展将会锦上添花。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幼儿园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转变工作理念,建立了以家长工作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保障家长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一些幼儿园纷纷建立相应的制度。例如,有的幼儿园专门设立了家长参与日,在这一天,幼儿园会提前选好主题,之后便将活动的主动权全权委托给家长和幼儿,家长与孩子们在自由、和谐、欢乐的环境中充分交换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各自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才能,最终将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教师要发动家长参与设计的积极性。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家长普遍对幼儿园活动积极性不大,尤其是在班级主题墙设计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在对幼儿家长了解的基础之上,将家长各自擅长的领域分类汇总,然后根据每次主题墙设计内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提前沟通,通过这样的配合,在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认识的提升,班级主题墙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班级主题墙作为幼儿园中独一无二的隐形资源,其在反映幼儿园价值挂念和文化诉求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精神需求与学习生活需求,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总之,教师应该正确而充分地认识到班级主题墙所具有的内涵,在主题墙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在家长与幼儿园通力配合的情况下,帮助幼儿创造出满足孩子成长需求的主题墙饰,以此来促进幼儿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J].幼儿教育,2013(9):12-13.
2.徐惠娥.幼儿园墙饰效能浅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5):45-46.
3.袁静.幼儿园提升环境价值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6-68.
4.郑永."分享墙"的创设[J].教育导刊,2012(11):33-34.
5.庄贞银.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J].幼儿教育,2015(7):121-122.
6.史春梅.浅议幼儿园的墙饰布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 (2):13-14.
7.李利.浅谈英国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J].教育导刊,2007 (6):36-38.
8.朱家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 [J].早期教育,2014(12):90-91.
9.朱家雄.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标 [J].早期教育,2010(1):87-88.
10.刘晶波.日本幼儿园环境建设观感[J].早期教育,201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