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云服务下校本培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作者】 叶翠玲

【机构】 广州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传统的网络下校本培训以及它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在“互联网+”时代下存在种种弊端,直接影响了校本培训的有效性。本文介绍了借用云环境的优点,开展云服务下的校本培训,其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能积极实现知识联通、多元互动交流、多元评价与反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等,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云服务;校本培训;学习共同体
  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Plus”, the traditional school-based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its leaning community have revealed many disadvantages, influencing its efficiency direc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with the benefits of Cloud- computing system to conduct the knowledge link, multi-communication, multi-assessment , resources’ sharing and so on among the learners ,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and to meet the need of new development,.
  Key words: Cloud-computing; School based in- service Education; Learning community 
  21世纪 “互联网+ ”的时代,传统的基于网络校本研修明显存在各种弊端,不能构成多元、联动、互动、动态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制约了学习者资源学习与分享、交流与反思、评价与反馈等等,从而直接影响了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本文介绍了我校如何突破网络校本培训的局限性,优化我校校本培训的效果,共建协作式学习共同体,实现学习者知识联通、多元互动交流、多元评价与反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做到“研修、应用、提升”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符合新时代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校本培训及其意义
  校本培训(School-based In-service Education) 模式于20世纪末开始在国内流行,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后进一步大行其道,有人预言:校本教师培训将成为21世纪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李军,2003),也有人把“校本培训”视为我国近几年教师培训形式的一次创新(张国胜,2001)。
  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形式,校本培训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增长知识与技能,在教育实践中,应将它视为管理者与教师一种生命对话的载体。因此,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三) 校本培训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支由教师群体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目的而构建的共同体,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张建伟,2015)
  二、现状与问题
   (一)现行的校本培训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每年开展不同形式的校本培训。但是,大陆地区对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研究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对其含义、意义、优势等理论层面的探析上(孙力飞,2007);有的尽管探讨了发展网络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阐述了如何从传统模式向网络化模式的跨越(蒋福良,2008),但总体上还是显得空泛(蒋福良,2008);有的针对校本研修网站的目标、定位、栏目设置、建设原则、网站结构、格调把握等问题,对校本研修网站的建设进行了探讨,还缺乏对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信息平台的整体观(蒋福良,2006)。在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为校本培训资源缺乏、学习方式单一、交流互动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等。上述的种种弊端从而导致了学习共同体存在种种的问题,也是急需要我们解决的,否则会严重影响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二)现行培训模式下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
  根据罗瑞兰德学者的观点,信息化学习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深度;2)体现学生交流与反思;3)重视学生学习的贡献度(他们的参与度与接受度)。由此看来,传统的网络校本教研存在种种的弊端:
  第一、学习资源有限、学习深度与贡献度不够。第二、学习者交流方式单一,缺乏知识联通。第三、学习者缺乏学习动力,参与积极性低。因为教师们常受到网速的制约,受到地域限制影响到校本研修效果,难以灵活、及时地提升校本研修,上传资源的形式受限,往往只能是word,ppt形式。若上传视频往往受网速影响,浏览速度慢,经常出现卡机现象等,从而导致学习者资源有限且学习深度与贡献度均不够。我们尝试了利用局域网来进行视频课例交流与分享。
  但是,资源贡献者均为单一,只是助学者或者培训者发出讨论主题(视频或文字稿)来指导学员学习。
  其次,学习者分享的资源非常有限,他们只是汲取有限的学习资源,然后在限定的范围内发表个人观点与评价,无法实现学习者的知识联通。
  同样,基于外网的校本培训也是存在相同的问题。例如现行的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外网学习模式下所构成的学习团体,无论其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都是单一。唯一的助学者(导师)发出讨论文字稿的主题,学员根据主题发出1个主贴,然后学员相互回复统一主题的帖子2-3次。学习者学习交流的内容过于单一化,往往局限在助学者提出的主题而讨论,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分享资源、相互学习、多元互动的评价等。此外,学员的参与度统计形式也只能根据回帖数量来统计,评价形式也过于单一化。上述各种单一性的学习形式、有限学习内容与有限的资源导致了学习者的贡献度过低。因为学员只是按照导师提出对的主题专题来发帖、回帖,没有根据自己喜好、自己所收集的资源来与他人分享。学员学习的动机纯粹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途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学所爱,他们学习过程性成果也没有途径、没有平台来展示。久而久之,学员学习的兴趣日趋淡泊。这种模式下的校本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三、解决途径
  基于云理论的新型“云端教育”为新时代教育方式提供了革命性的发展思路。它可以实现提供灵活、开放、不受时间地域教育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对云计算辅助教育的探讨为数不多并局限在教学应用的层面上,甚少探讨云模式下的网络校本培训研究。而校本培训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校通过搭建云计算平台,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移动Ipad 等多种设备来进行校本培训,发挥其分布式、虚拟化、动态可扩展性、灵活性等主要特点,构建基于学习者需求、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校本培训,并构建了知识联通、多元互动、多元回馈、互动与分享、开放的学习共同体,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格局,从而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云模式的相关理论及其优点   
  云计算的概念(英语: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辅助教育包括云计算辅助教学和云计算管理教学,是一个新兴学科概念,属于计算机学科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张珑、王建华、张军,2010)。它除了拥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性外,还拥有以下自己独特的新特征:
  第一、方便快捷性。云计算无处不在的优势使得学校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正在使用的终端设备比如PC或者手机等,通过接入互联网可访问他们所需的资源,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与服务。因此,学习者能够迅捷使用基础设施资源,而且服务的实现机制也是方便快捷。
  第二、共享协作性。每一个参与进来的学习者都可以共享优质资源、分享优质资源、借助此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深度交互。 
  第三、数据安全性。数据在云端,用户不需要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也不必自己去备份。
  第四、应用扩展性。因为云模式带来了不受地域限制的灵活扩展的运用。
  (二)云服务下校本培训及其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施情况
  助学者或培训者每天培训提供一个专题,以一个点来吸纳大量的资源(如:图片、文章、文件、视频等),这些资源分别位于“课程学习”与“课程总览”菜单栏里。
  而学习者(学校教师)上传自己日常学习素材(微课、视频、课件等)、上传个人文章、个人文件等等。该素材储存在“我的课程库”栏目里。
  “我的笔记本”菜单栏是给学习者进行学习过程性材料(反思、讨论、心得体会)的储存地方,该地方可以自动记录他们过程性学习的轨迹。 
  “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提供了平台给学习者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多元互动的评价。我们考虑到更专业的评价设计体系,细化评价的量化表,简化评价过程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提高多元评价的有效性。
  四、云服务下校本培训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成效
  经过一年的试验研究,我校开展云服务下的校本培训,尤其是在此模式下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解决上述提到现行校本培训的弊端
  如上述所示,云计算模式具有其分布式、虚拟化、动态可扩展性、灵活性等主要特点,通过基于云模式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研究,不仅解决了受限网速提供资源不足问题,还可以让学习者多元互动,实现知识联通,进而进行深度学习,让其积极参与学习,积极贡献与分享资源,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二)解决学习者学习的内需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试验期间,我们发现学习者的动机源泉不仅是任务驱动,而且还出于自己兴趣与喜爱。我们对全体275名教师开展有关这种新模式下校本培训的接受程度的调查。
  (三)积极实现了跨学科融合
  云服务下构建的学习共同体组合既可以由助学者(培训者)来分配,也可以由平台上根据学习者的性格特征等自动组合分配,甚至可以进行平台随机分配等等。因此,学员可以是不同的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组合。由此,在大家学习与分享过程中,自然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分享,甚至为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积极实现跨学科配合,实行跨学科融合。 
  结语
  云计算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现行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许多弊端,与此同时,云服务下所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也能积极借用云特有的优点,开展学习知识联通与多元互动与交流、各种资源分享与使用,在同伴互助与激励作用下,积极开展源于自己兴趣、多元互动的深度学习,真正能有效地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适合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Laurillard, D.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M]. London:edge.1993. 
  [2] 黄成云,左明章.2010.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8) 102-105.
  [3] 蒋福良.2006.校本研修网站建设初探. [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 4-8.
  [4] 蒋福良.2008.校本研修由传统到网络模式的跨越.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 89-92.
  [5] 李军.2003.走向完善的校本教师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3) 57-60.
  [6]李桂英,马力,宁玉文,李贵明.2011.基于云教育平台的自主移动学习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1)76-79.
  [7]任柯.2012.基于云计算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34-336.
  [8]孙力飞,2007.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1).56-59.
  [9]张国胜.2001.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J].教育探索.(11):51—52.
  [10]张珑,王建华,张军.2010.云计算辅助教育初探. [J]. 计算机教育.(12).4-8.
  作者简介:叶翠玲、女、中学高级、教育硕士,中学高级英语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广州市首批名师工作站主持人,全国优秀中小学外语教师,广州市优秀英语教师,广州市中英科理事 、广州市“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的实践导、荔湾区名教师、荔湾区优秀党员、广州市四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学、二语习得。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校本培训研究》(课题号:14363159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