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之我见
【作者】 蒋 秀
【机构】 柳嘉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目前我们的家长对于教育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材,早成材的迫切心理,促使许多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进而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农村的幼儿园更是因为多数是留守儿童,年轻家长外出务工,爷爷奶奶辈带孩子关注的更是孩子今天认了多少字,算了多少题。幼儿园为了迎合这样的家长,所以违背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专家鉴定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这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对此,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1.农村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农村的家长更是错误的认为孩子越早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做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力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可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设拼音、算数等课程,让孩子们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赢取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老师的方法来管理幼儿园老师,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老师的缺乏,以及有些老师即使是专业的,也不能很好的用专业知识来引导家长,有时甚至很矛盾自己的教学与家长的需求背道而驰。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容易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里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里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一位农村小学老师所说的,民办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明显比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好,但是二三年级的时候,基本都是中心幼儿园的孩子成绩会更好,个别民办的孩子更是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学习,从而成绩越来越差。
3.由于“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指南》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指南》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防止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而这些都是不能用成绩来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在动手中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贪渎倾向”。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幼儿园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目前我们宜宾县的各乡镇都成立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引领民办幼儿园发展。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
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总之,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教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1.农村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农村的家长更是错误的认为孩子越早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做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力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可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设拼音、算数等课程,让孩子们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赢取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老师的方法来管理幼儿园老师,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老师的缺乏,以及有些老师即使是专业的,也不能很好的用专业知识来引导家长,有时甚至很矛盾自己的教学与家长的需求背道而驰。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容易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里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里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一位农村小学老师所说的,民办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明显比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好,但是二三年级的时候,基本都是中心幼儿园的孩子成绩会更好,个别民办的孩子更是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学习,从而成绩越来越差。
3.由于“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指南》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指南》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防止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而这些都是不能用成绩来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在动手中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贪渎倾向”。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幼儿园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目前我们宜宾县的各乡镇都成立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引领民办幼儿园发展。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
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总之,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教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