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作者】 欧阳佳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所谓人文教育,即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实质是人性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兼具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就人文性而言,就是通过英语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有悖于英语课程的育人理念。因此,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相辅相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人文教育渗透意识不够强烈
小学英语教材本身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素材,例如一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国旗,中西方饮食、节日,等等。对于这些人文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稍加利用就能让学生获得人文教育的影响。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缺乏人文教育意识,只是孤立地教学单词,很少利用,甚至不利用这些文化教育素材辅助教学,常常使学生失去了解这些文化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的教育意识和理念非常重要。
(二)学生的人文教育体验过程不够充分
学生语言学习中的人文体验,是对语言相关的人文因素的感知、理解、思考、实践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的、个性化的观点、行为或精神。
(三)人文教育评价未受教学的足够重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目标维度构成,其中就有两个目标维度———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与人文教育有关。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文教育评价作为导向。英语课程评价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可见,课程评价,要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跨文化意识、健康人格等多元发展。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考试”和“分数”的影响,部分小学英语教学却过多地关注教师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表现方面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方面的评价,常常被课堂教学的评价忽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单一,课堂教学常常缺失应有的人文教育内容和过程。
二、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策略
(一)丰富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掌握人文知识是学生形成人文意识、奠定人文底蕴、塑造人文品格的基础。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必不可少。因此,如何促进学生丰富人文知识,开阔视野,具有探讨的必要性。在英语教材中设计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加以利用,以此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自主学习和探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迁移到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加广泛的文化知识,既可以避免课堂文化知识传播的局限性,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有机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实了课余生活、一举多得。
(二)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
语言教学如果忽略了人文内涵的挖掘,难免就是照本宣科,也就会丧失语言应有的价值,造成语言教学的浅层化和局限性。反之,如果教师善于分析教材,吃透语言内容,注重语言人文内涵的挖掘,使人文内涵挖掘的过程,切实成为学生分析、思考、判断、评价、比较等思维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绽放思维,激发内能,从而有机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美好的情操,真正体现语言的育人价值。可以说,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有机地给予了学生更多地展现个性的时空,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加强了语言的运用,增强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那些诚恳的建议,正是一份份对他人的关心、社会的和谐和学生良好品格的真实写照,它将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良性发展。
(三)开展人文体验,催生学生的人文行为
学生已有的人文知识、意识、思想、信念等,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体验和内化,就不能厚植于学生的心灵。当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层次不断提高,认知领域不断扩大,言论具有自由与安全的时候,学生的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层面的东西,才容易展现出来。教学也只有丰富了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展现了学生的美好心灵,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才能使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自然而然地绽放在课堂的每个角落,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效益。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渗透,目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人文意识、浓厚的人文情怀,并逐步形成足够的人文智慧,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性和潜能。人文教育渗透的过程,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过程,它将有利于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因此,教师教学必须随时具有人文教育的理念和意识,既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显性的人文教育素材,又要善于挖掘语言隐含的人文教育内涵,还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才可能保证人文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适时性、适度性和适宜性。此外,还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评价导向,让人文教育评价自然、自觉地成为教师教学的组成部分,促进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人文教育渗透意识不够强烈
小学英语教材本身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素材,例如一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国旗,中西方饮食、节日,等等。对于这些人文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稍加利用就能让学生获得人文教育的影响。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缺乏人文教育意识,只是孤立地教学单词,很少利用,甚至不利用这些文化教育素材辅助教学,常常使学生失去了解这些文化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的教育意识和理念非常重要。
(二)学生的人文教育体验过程不够充分
学生语言学习中的人文体验,是对语言相关的人文因素的感知、理解、思考、实践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的、个性化的观点、行为或精神。
(三)人文教育评价未受教学的足够重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目标维度构成,其中就有两个目标维度———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与人文教育有关。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文教育评价作为导向。英语课程评价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可见,课程评价,要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跨文化意识、健康人格等多元发展。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考试”和“分数”的影响,部分小学英语教学却过多地关注教师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表现方面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方面的评价,常常被课堂教学的评价忽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单一,课堂教学常常缺失应有的人文教育内容和过程。
二、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策略
(一)丰富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掌握人文知识是学生形成人文意识、奠定人文底蕴、塑造人文品格的基础。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必不可少。因此,如何促进学生丰富人文知识,开阔视野,具有探讨的必要性。在英语教材中设计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加以利用,以此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自主学习和探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迁移到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加广泛的文化知识,既可以避免课堂文化知识传播的局限性,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有机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实了课余生活、一举多得。
(二)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
语言教学如果忽略了人文内涵的挖掘,难免就是照本宣科,也就会丧失语言应有的价值,造成语言教学的浅层化和局限性。反之,如果教师善于分析教材,吃透语言内容,注重语言人文内涵的挖掘,使人文内涵挖掘的过程,切实成为学生分析、思考、判断、评价、比较等思维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绽放思维,激发内能,从而有机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美好的情操,真正体现语言的育人价值。可以说,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有机地给予了学生更多地展现个性的时空,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加强了语言的运用,增强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那些诚恳的建议,正是一份份对他人的关心、社会的和谐和学生良好品格的真实写照,它将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良性发展。
(三)开展人文体验,催生学生的人文行为
学生已有的人文知识、意识、思想、信念等,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体验和内化,就不能厚植于学生的心灵。当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层次不断提高,认知领域不断扩大,言论具有自由与安全的时候,学生的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层面的东西,才容易展现出来。教学也只有丰富了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展现了学生的美好心灵,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才能使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自然而然地绽放在课堂的每个角落,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效益。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渗透,目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人文意识、浓厚的人文情怀,并逐步形成足够的人文智慧,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性和潜能。人文教育渗透的过程,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过程,它将有利于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因此,教师教学必须随时具有人文教育的理念和意识,既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显性的人文教育素材,又要善于挖掘语言隐含的人文教育内涵,还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才可能保证人文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适时性、适度性和适宜性。此外,还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评价导向,让人文教育评价自然、自觉地成为教师教学的组成部分,促进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