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作者】 张丽娜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核心素养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发展认识特征,积极结合数学学科特征,科学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实现高效发展,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渗透研究
  一、依托于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更加倾向于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看清数学的本质,用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来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形象具体。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些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割补的方法来计算。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多边形切割成哪几个基本图形或是将图形补全,进而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面积是如何求得的,这样由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有助于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二、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动脑的过程,更需要动手,比如数学的建模,用真实的模型和事例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事例来建立模型,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把数学融入生活,从生活中解析数学的奥妙所在,逐渐养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如《植树问题》一课,教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0米的路,计划在路的一边植树,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给出的小路模型上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栽树,在栽树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三种栽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至此植树问题的数学建模已初步建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借助学生熟悉的小手模型,强化了学生对植树问题模型的记忆。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能够得到迅速的提高,而且建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最终实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三、加强引导凸显学生的思维提升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能力就是对数学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要想把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变被动为主动。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数学课程内容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趣味性的情境引导下展开高效学习。较之于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这种情境营造和创设的方式,无疑能够整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展开数学思考。计算课是比较单调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可以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融合。如《分数乘整数》一课,要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创设“小鸟风筝的尾巴由5根布条做成,每根布条长1/2米,做小鸟的尾巴需要多少米的布条”这一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法和乘法两个不同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列式的理由是什么,有了这两个不同算式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利用前面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且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算理,帮助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在生活事例的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升。
  四、把握学生发展差异实现精细化教学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经过前期的数学教学,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差距。若教师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发展特征,没有把握好学生的素养差异,仍然习惯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方法,很难确保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安排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来给予精细化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积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全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以及思维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8(03)
  [2]周敏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小学数学教育》,2021(20)
  [3]李生辉.谈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J].《中小学教育》,2020(19)